匕首投枪
【拼音】: bǐ shǒu tóu qiāng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匕首投槍
【注音】: ㄅ一ˇ ㄕㄡˇ ㄊㄡˊ ㄑ一ㄤ
【简拼】: BSTQ
【结构】: 联合式成语
【年代】: 当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匕首:短剑。比喻短小犀利击中要害的文章
出处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除了匕首、投枪,也还有发聋振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
语法匕首投枪作宾语、定语;指击中要害的东西。
1、屈原死了,杜甫死了,民间疾苦不闻了;李白死了,东坡死了,文人傲骨不见了;更不幸是鲁迅,匕首投枪阉割了。
2、没有道理让载体仅以单一的形式出现——漫画可以是教范的典籍,也可以是棒棒糖巧克力、匕首投枪。
3、一种是和风细雨,一种是匕首投枪。
4、而姨母紫风也很冷静地分析丈夫“他是以战士的姿态走上文坛的,注重对反动势力施以匕首投枪。
5、文人爱国可匕首投枪灭敌于方寸间!同样,文人卖国同样可在舞文弄墨摇唇鼓舌间坑杀无数良民!!!。
6、我想,杨洪立就是这批军旅杂文家的代表之一,他的杂文犹如战鼓军号、匕首投枪,表现出了鲜明的战斗风格。
7、有长篇大论的“巨型炮弹”,有三言两语的“匕首投枪”。
8、漫画一直是指向腐败丑恶现象的匕首投枪,因此也成为漫画家们针砭时弊、痛批假恶丑的“文艺武器”。
9、此间虽尚未推出多少微言大义的精品力作,也没有起到“匕首投枪”的实质作用,但还是勤恳地用自己的笔触激浊扬清、彰善瘅恶。
10、这个时期赵超构平民思想的表现不再是匕首投枪,而转变为“良药”——从民众的角度对社会上出现的许多不正之风提出批评。
读音:bǐ
[bǐ]
(名)古人取食的器具;后代的羹匙由它演变而来:~首|~尖|~鞘。
读音:shǒu
[shǒu]
(1)(名)头
(2)(形)第一;最高的:~相|~脑。
(3)(名)首领:~长。
(4)(名)首先:~创。
(5)(动)出头告发:自~。
(6)姓。
(7)(量)用于诗、词、赋;一篇叫一首。
读音:tóu
[tóu]
(1)(动)放进去;送进去:~放。
(2)(动)跳进去(专指自杀行为)。
(3)(动)投射。
(4)(动)寄给人(书信等):~递。
(5)(动)找上去;参加进去:~入。
(6)(动)迎合。
(7)(副)临;在…之前。
读音:qiāng
[qiāng]
(1)(名)长杆上装有尖的金属头的旧式兵器:红缨~|标~|刀~。
(2)(名)发射子弹的武器:手~|步~|机关~|打~|猎~|开~|放~|神~手|驳壳~。
(3)(名)性能或形状像枪的器械:电子~|焊~|鸟~|烟~|气~|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