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板荡
【拼音】: zhōng yuán bǎn dàng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中原板蕩
【注音】: ㄓㄨㄥ ㄩㄢˊ ㄅㄢˇ ㄉㄤˋ
【简拼】: ZYBD
【结构】: 偏正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中原:指我国中部,泛指天下;板荡:《诗经》篇名,指周厉王荒淫无道。比喻时局动荡危急
出处宋·岳飞《五岳祠盟题记》:“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
语法中原板荡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1、当此之时,中原板荡,九州岛分崩,烽火漫天,哀鸿遍野。
2、神州陆沉,中原板荡,万千尸骨垒起了座座峰峦。
3、神州陆沉,中原板荡,一个特种兵的灵魂穿越到皇帝赵桓身上,受尽投降派的种种阻扰,最终建立了背嵬军。
4、五胡乱华,中原板荡,胡马肆虐,格局破碎。
5、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
6、其后,安史大乱,中原板荡,国威不振……
7、四、五胡乱华,中原板荡,胡马肆虐,格局破碎。
8、当此之时,中原板荡,九州岛分崩,烽火漫天,哀鸿遍野。(www。chazidian。com/zj-11459/查字典造句网)
读音:zhōng,zhòng
[zhōng]
[ zhō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5. 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6. 适于,合于:中看。
[ zhòng ]1. 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2. 受到,遭受:中毒。中计。
3. 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中状元。
读音:yuán
[yuán]
(1)(形)最初的;开始的:~始|~人|~生动物。
(2)(形)原来;本来:~地|~作者。
(3)(形)没加工的:~棉|~煤|~油。
(4)(Yuán)姓。
(5)(动)原谅:情有可~。
(6)(名)宽广平坦的地方:平~|高~|草~。
(7)同“塬”。
读音:bǎn
[bǎn]
(1)(名)(~儿)片状的较硬的物体:木~儿。
(2)(名)(~儿)专指店铺的门板:铺子都上了~儿了。
(3)(名)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檀~。
(4)(名)(~儿)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快~儿|慢~。
(5)(形)呆板:他一点也不活泼;太~了。
(6)((形)硬得像板子似的:地~了;不好锄。
(7)(形)表情严肃:他~着脸不说话。
(8)〔板〕见〔老板〕。
读音:dàng
[dàng]
(1)(动)摇动:~桨。
(2)(动)洗涤;清除:涤~。
(3)(动)放纵、不受拘束:放~。
(4)(动)走来走去;无事闲逛:游~。
(5)(名)浅水湖: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