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乘之隙
【拼音】: kě chéng zhī xì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可乗之隙
【注音】: ㄎㄜˇ ㄔㄥˊ ㄓ ㄒ一ˋ
【简拼】: KCZX
【结构】: 偏正式成语
【正音】: 乘;不能读作“chènɡ”。
【辩形】: 乘;不能写作“乖”。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隙:空子;机会;弱点;漏洞。可以利用的空子。
出处宋 晁补之《上皇帝论北事书》:“当是时,皆有可乘之隙,而中国不取。”
语法可乘之隙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示例小沛原非久居之地。今徐州既有可乘之隙,失此不取,悔之晚矣。(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近义词 可乘之机
1、在恭云菲急速抢攻之下,王子仪的防守仍然犹如行云流水,没有丝亳阻延和迟滞,浑然天成,使其亳无可乘之隙。
2、眼有盲,未免粗疏,终予小人可乘之隙。
3、火神洛基却利用这可乘之隙,用槲寄生做成利箭,煽动黑暗之神霍尔德尔出面,并扶着他的手弯弓瞄准,将巴尔德尔射死。
4、火神洛基却利用这可乘之隙,用懈寄生做成利箭,煽动黑暗之神霍尔德尔出面,并扶着他的手弯弓瞄准,将巴尔德尔射死。
5、今徐州既有可乘之隙,失此不取,悔之晚矣。
6、他之所以被人拉下水,是由于他自己思想作风有问题,物腐虫生,这才给坏人以可乘之隙。
7、我们决不给坏人以可乘之隙。
8、我们必须加强防备,不能给不法之徒以可乘之隙。
9、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打仗时要得于抓住敌方的可乘之隙,而我借机行事,使乱顺我之意,我便乱中取利。
10、有时退到该地区还无隙可乘,便不得不再退几步,待敌发生可乘之“隙”。
读音:kě,kè
[kě]
[ kě ]1. 允许:许可。认可。宁可。
2. 能够:可见。可能。可以。不可思议。
3. 值得,认为:可怜。可悲。可亲。可观。可贵。可歌可泣。
4. 适合:可身。可口。可体。
5. 尽,满:可劲儿干。
6. 大约:年可二十。“潭中鱼可百许头”。
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
8. 表示强调:他可好了。
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可谁见过呢?
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可同意?
11. 姓。
[ kè ]1. 〔可汗(hán)〕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
读音:chéng,shèng
[chéng]
[ chéng ]1. 骑,坐:乘马。乘车。乘客。乘警。
2. 趁着,就着:乘便。乘机(趁着机会)。乘势。乘兴(
)。因利乘便。3. 算术中指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乘法。乘幂(
)。乘数。4. 佛教的教派或教法:大乘。小乘。上乘。下乘。
5. 姓。
[ shèng ]1. 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乘舆。千乘之国。
2. 古代称四为乘:乘矢。乘壶。“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3. 中国春秋时晋国的史书称“乘”,后通称一般的史书:史乘。野乘。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xì
[xì]
(1)(名)缝隙;裂缝:门~|云~。
(2)(名)(地区、时间)空闲:~地|空~|农~(农闲)。
(3)(名)漏洞;机会:无~可乘。
(4)(名)(感情上的)裂痕: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