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不形于色
【拼音】: xǐ nù bù xíng yú sè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字数】: 六字成语
【注音】: ㄒ一ˇ ㄋㄨˋ ㄅㄨˋ ㄒ一ㄥˋ ㄩˊ ㄙㄜˋ
【简拼】: XNBXYS
【结构】: 主谓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出处《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语法喜怒不形于色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示例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
1、此时的礼部值房,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徐阶也有些沉不住气了,他的脸色时而舒展时而绷紧,似是有什么难以决断的事情在权衡着。
2、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老板居然在几小时内出现这么多表情,坐在他旁边的保镖端起柠檬水喝了几大口压惊。
3、田大光还远没有喜怒不形于色的境界,虽然他已经在极力的控制自己,但嘴角还是露出了一抹阴涔涔的笑容,很凑巧的这一幕又被苏落言看到了。
4、李如云强压了压心中的怒火,脸上倒是恢复了正常,官场之人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察言观色,喜怒不形于色。
5、喜怒不形于色: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6、十几年来,他的官越做越大,脾性也是越来越沉稳,喜怒不形于色,连重话都很少说了。
7、作为一条沙皮狗的好处是,发愁时的样子也和平常一样,这叫做喜怒不形于色!
8、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
9、到了一定年龄,便要学会寡言,每一句话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于色,大事淡然,有自己的底线。
10、谢安的潇洒是修炼而得的功夫,喜怒不形于色,矫情镇物。
读音:xǐ
[xǐ]
(1)(形)欢悦;快乐;高兴:欢~|~色|~庆。
(2)(形)可庆贺的:~事|~报|~酒。
(3)(名)〈口〉称怀孕为“有喜”。
(4)(动)爱好:~欢|~好。
(5)(动)某种生物适宜于什么环境;某种东西适宜于配什么东西:~阴|~雨。
(6)(名)吉庆的事:报~|道~。
读音:nù
[nù]
(1)(形)生气;愤怒
(2)(形)形容气势很盛:~放|~潮。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xíng
[xíng]
(1)(名)形状:方~|图~|地~。
(2)(名)形体;实体:有~|~影不离。
(3)(动)显露;表现:喜~于色|~诸笔墨。
(4)(动)对照:相~见绌|相~之下。
读音:yú
[yú]
1. 介词
a.在,如“生于北京”
b.到,如“荣誉归于老师”
c.对,如“勤于学习”
d.向,如“出于自愿”
e.给,如“问道于盲”
f.自,从,如“取之于民”
g.表比较,如“重于泰山”
h.表被动,如“限于水平”
2. 后缀
a.在形容词后,如“疏于防范”
b.在动词后,如“属于未来
3. 姓。
读音:sè,shǎi
[sè]
[ sè ]1.颜色:红~。绿~。
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厉内荏。
3.情景;景象:景~。荷塘月~。
4.种类:各~货品。花~齐全。
5.质量:成~。足~。
6.情欲。
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艺双绝。
[ shǎi ]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