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不得已
【拼音】: bì bù dé yǐ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注音】: ㄅ一ˋ ㄅㄨˋ ㄉㄜˊ 一ˇ
【简拼】: BBDY
【结构】: 偏正式成语
【年代】: 当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
出处《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语法必不得已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实在不得不如此。
示例布之威怀,革其非心,必不得已,则仗大顺以讨之,出师以征之。唐权德舆《世祖封不义侯议》
1、人若死后,灵魂逸出肉体便要寻求新的所寓形体,如果必不得已,它会寄寓于某个动物或者较低的生命形态。
2、必不得已的时候要用上这些技巧,但是不要把对孩子说谎变成一种习惯。
3、必不得已,使用字母词应当谨慎,既要考虑读者的层次和水平,又要区分不同的交际环境。
4、收能量不容易,很多人除非必不得已根本就是把能量全身内敛从不外漏使用,这次感到这人丝毫不在乎自己的真元,让。
5、衰弊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
6、在冬天的朝晨,离开我温暖的被窝,是一件很痛楚很必不得已的事变。
7、父母硬要她嫁给一个六十岁的老头,必不得已,她离家出走了。
8、陛下,山东百二山河,决不可弃,必不得已时,也只能当边界。
9、嗯,云恒大哥,小弟知道了,除了必不得已,小弟会尽力避开他的。
10、司必不得已,不若取诸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数倍之者。
读音:bì
[bì]
(1)(副)必定;必然:战~胜;攻~克|~经之路。
(2)(副)必须;一定要:事~躬亲。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dé,děi,de
[dé]
[ dé ]1. 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2. 适合:得劲。得当(dàng )。得法。得体。
3. 满意:得意。扬扬自得。
4. 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5. 可以,许可:不得随地吐痰。
6. 口语词(a.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
[ děi ]1. 必须,须要:可得注意。
2.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
[ de ]1.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得。拿得起来。
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得快。香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