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假错案
【拼音】: yuān jiǎ cuò àn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寃叚錯案
【注音】: ㄩㄢ ㄐ一ㄚˇ ㄘㄨㄛˋ ㄢˋ
【简拼】: YJCA
【结构】: 偏正式成语
【年代】: 当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冤案、假案、错案的合称
出处冰心《痛悼胡耀邦同志》:“他狠抓落实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的政策。”
语法冤假错案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判决不公。
示例王朔《谁比谁傻多少》:“就按你们人制造冤假错案那个标准,我这点毛病也不够捕的吧?”
1、尤其是当案件经过反复发回重审,最后仍然被证明是冤假错案的时候,其恶劣影响对法律权威乃至对法治的冲击更是致命的。
2、近几年来,各地连续发生多起冤假错案,笔者认为,问题归根结底出在办案上,要防止冤假错案,关键是把好审查批捕关。
3、这是司法机关完善冤假错案纠正程序的一个重要案例,势必使所有执法者更加严于律己,使国内类似案件昭雪有例可援。
4、他组织真理标准大讨论,果断平反冤假错案,诚恳吁请小平出山,奋力推进战略大转移,披肝沥胆推动全面改革开放……
5、最终,殖民政府承认这是冤假错案,并给予受害者家庭赔偿。
6、冤假错案平反后的老干部、“三支两军”撤回军队的干部,重新安排工作后,使干部更加超编。
7、人民群众每一次求告无门、每一次经历冤假错案,损害的都不仅仅是他们的合法权益,更是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是他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
8、当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仍然有不少冤假错案,并且在用口袋罪顶替失去劳教制度后的功能空缺,使得废止劳教制度的意义大减。
9、夏海历险之余,精神异常的亢奋,扯着董绪佳大谈他在网络上所见的各类冤假错案,希望把自己今次的历险总结归类,以做来日谈资。
10、三是强调在审讯中不能搞逼供信,不能产生冤假错案。
读音:yuān
[yuān]
(1)(名)冤枉;冤屈:~情|鸣~|伸~。
(2)(名)冤仇:~家。
(3)(动)上当;吃亏。
(4)(动)〈方〉欺骗:你别~人。
读音:jiǎ,jià
[jiǎ]
[ jiǎ ]1.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
2. 借用,利用:假借。假货。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3. 〔假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假假”,草书称“平假假”。
4.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假设。假使。假令。假如。假若。
[ jià ]1. 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假日。假条。病假。
读音:cuò
[cuò]
(1)(形)不对;过失:~字。
(2)(形)交叉:~落。
(3)(动)互相摩擦:~牙。
(4)(动)岔开;相互避让:~开。
(5)(形)坏、差(用于否定式):这个戏挺不~。
(6)(名)磨玉的石头:它山之石可以为~。
(7)(动)打磨玉石:攻~。
(8)涂饰镶嵌(金、银等):~金。
读音:àn
[àn]
(1)(名)(~子)狭长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板|~秤。
(2)(名)(~子)案件:~子。
(3)(名)案卷;记录:~卷|病~|档~。
(4)(名)提出计划、办法或其他建议的文件:方~|提~。
(5)(名)同“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