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以辞色
【拼音】: jiǎ yǐ cí sè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叚以辭色
【注音】: ㄐ一ㄚˇ 一ˇ ㄘˊ ㄙㄜˋ
【简拼】: JYCS
【结构】: 动宾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
出处明 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辞色。”
语法假以辞色动宾式;作谓语;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待人。
示例叫他传了那厨子来当一次差,我们在旁边假以辞色,逐细盘问他,怕问不出来?(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六回)
1、从未对任何一名弟子假以辞色的顾雨晴竟然会委屈地向人解释?黄脸青年愤愤地在心中诅咒他认为的“小白脸”。
2、可她从来就对我冷冰冰的,从不假以辞色,没理过我啊,她又不是什么平民少女,我也不好用我那些……特别手段。
3、说来也怪,他接受的任务已经上千件,从未对任何保护对象假以辞色,但是对这位林小姐,他却不能不理不睬“花香太浓了”。
4、魏来对这种人向来不假以辞色,拉着萧峰便转身离开了,弄得艾丽莎与石家兄弟三人好不尴尬。
5、他属那种欺软怕硬的人,你倘若假以辞色,温言温语,恐怕他还不会服你。
6、崇兆两人在田英东面前平易近人,面对这些山野孩童,却不必假以辞色。
7、这不过,当酒喝到一半的时候,平时对男人从不假以辞色的顾媚,忽然性情大变,直接问道“林修,你喜不喜欢媚姐我?”。
8、可是看他刚才并没有对自己假以辞色,从进门到坐下一句话都没有说,便知道此道对他不通。
9、那叶添怕极了这个顾先生,林横山却没有假以辞色。
10、从来没有对哪一个战队假以辞色的他们这次对。
读音:jiǎ,jià
[jiǎ]
[ jiǎ ]1.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
2. 借用,利用:假借。假货。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3. 〔假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假假”,草书称“平假假”。
4.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假设。假使。假令。假如。假若。
[ jià ]1. 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假日。假条。病假。
读音:yǐ
[yǐ]
(1)(介)用;拿;按:~少胜多|喻之~理。
(2)(介)依:~次就座。
(3)(介)因:何~知之?
(4)(介)表示目的:~待时机。
(5)(介)〈书〉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书〉(连)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
(7)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黄河~北|九年~前。
读音:cí
[cí]
(1)(名)优美的语言:~令。
(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
(3)(动)告别:~行。
(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
(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
读音:sè,shǎi
[sè]
[ sè ]1.颜色:红~。绿~。
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厉内荏。
3.情景;景象:景~。荷塘月~。
4.种类:各~货品。花~齐全。
5.质量:成~。足~。
6.情欲。
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艺双绝。
[ shǎi ]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