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愤不平
【拼音】: fèn fèn bù píng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憤憤不平
【注音】: ㄈㄣˋ ㄈㄣˋ ㄅㄨˋ ㄆ一ㄥˊ
【简拼】: FFBP
【结构】: 偏正式成语
【正音】: 愤;不能读作“pēn”。
【辩形】: 愤;不能写作“奋”。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解释愤愤:像生气的样子。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
出处晋王隐《晋书桓秘传》:“秘亦免官,居于宛陵,每愤愤有不平之色。”
语法愤愤不平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心中不服。
示例大家明白小明是代人受过,心中都替他愤愤不平。
1、而他总是高不成低不就,心中常常愤愤不平,态度也逐渐变得孤傲,甚至远离人群。
2、太不公平了,李陶顿时有些愤愤不平,程夫子怎能厚此薄彼呢?有了这一发现,李陶立刻决定有样学样,虽然他没有“小板凳”。
3、老板如此蛮不讲理,工人们都愤愤不平。
4、就在两人回嗔作喜,无比兴奋时,完全没有注意到脸色极度难看的某个人,正愤愤不平的看着他们,一副恨不得吞了他们的样子。
5、整个寒假就是窝在被子里狂看小说,然后狂飙泪,一边在那愤愤不平,一边在那触景伤情。
6、她的妈妈愤愤不平道,你都没不去拜访他,我们从何得知宾格利先生的喜好呢。
7、看到几个年轻人欺负一个残疾女青年,周围的人都愤愤不平,谴责这种不道德行为。
8、这件事处理不公正,很多人愤愤不平。
9、顾继海愤愤不平的走向客来香的楼上,恶狠狠的把掌门家的小萝莉列位不共戴天誓不两立的仇人。
10、我们必须在同人生的抗争中学习对付人生。如果有人对这种荒诞的比赛愤愤不平,最好儘快退出场去。自杀也确乎不失为一条捷径。但决心留在场内的,便只有奋力拼搏。
读音:fèn
[fèn]
(动)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发怒:~然|~愤|~激。
读音:fèn
[fèn]
(动)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发怒:~然|~愤|~激。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píng
[píng]
(1)(形)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坦|~板|路很~。
(2)(动)使平:~了三亩地。
(3)(动)跟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槽|~列|~局。
(4)(形)平均;公平:~分|持~之论。
(5)(形)安定:风~浪静|心~气和。
(6)(动)武力镇压;平定:~叛|~乱。
(7)(动)抑止(怒气):你~~气。
(8)(形)经常的;普通的:~时|~淡。
(9)(名)平声:~仄|~上去入。(Pí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