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言外
【拼音】: yì zài yán wài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注音】: 一ˋ ㄗㄞˋ 一ㄢˊ ㄨㄞˋ
【简拼】: YZYW
【结构】: 主谓式成语
【辩形】: 意;不能写作“义”。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其意在言语、文辞之外。指语意含蓄;让人自己体会其真正用意。
出处宋司马光《温公续诗话》:“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上。”
语法意在言外主谓式;作谓语、状语;指语意含蓄。
示例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下》:“李则意尽语中,王则意在言外。”
1、所以误解沧浪,正为文饰才薄,将意在言外,认为言中不必有意,将弦外余音,认为弦上无音,将有话不说,认作无话可说。
2、在古典诗歌中,这样的情况也是常见的单从文字上着眼,它是写景物的,实际上写景物就是抒发情感。有的是意在言外,令人体味;有的带着象征意义,一看就可以知道。
3、清言所洋溢的审美意境是与禅宗思想密切相关的,表现为空灵冲淡和意在言外。
4、感悟积累生活的点滴,做到"情附物上,意在言外。"。
5、因反对父母的包办婚姻,爷爷当年意在言外地走出家门,到延安参加了革命。
6、无奈红蕖意在言外,总要侍奉祖父百年后方肯远离。任凭若劝,执意不从。
7、古诗中的含蓄艺术,含而不露,意在言外。
8、有些英语谚语意在言外,语言含蓄,寓意深刻。
9、意在言外指语意含蓄。
10、"意在言外"是指说话人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超出了他所说的话的字面意义。
读音:yì
[yì]
(1)(名)意思:同~|来~|词不达~。
(2)(名)心意;愿望:中~|任~。
(3)(动)意料;料想:~外|出其不~。
读音:zài
[zài]
(1)(动)存在;生存
(2)(动)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他不~家|钢笔~桌子上。
(3)(动)留在:~位。
(4)(动)参加(某团体);属于(某团体)。
(5)(动)在于;决定于:学习好;主要~于自己努力。
(6)(助)“在”和“所”连用;表示强调。
(7)(介)表示时间、处所、范围等:事情发生~去年|~礼堂开会。
(8)(副)正在(表示动作行为的进行或者持续):姐姐~做功课。
读音:yán
[yán]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
读音:wài
[wài]
(1)(名)外边;外边的
(2)(形)指自已所在地以外的:~地|~省。
(3)(名)外国:~币|~钞。
(4)(名)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婆|~甥女。
(5)(形)关系疏远的:~族|~人。
(6)另外。
(7)以外:郊~|局~。
(8)非正式的;非正规的。
(9)戏曲角色;扮演老年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