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义直言
【拼音】: zhàng yì zhí yán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注音】: ㄓㄤˋ 一ˋ ㄓˊ 一ㄢˊ
【简拼】: ZYZY
【结构】: 偏正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仗义:主持正义。指伸张正义,说公道话
出处《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回》:“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直言,救民水火。”
语法仗义直言作谓语、宾语;指敢说话。
示例曹禺《怀念老舍先生》:“老舍便挺身而出,仗义直言,敢说敢当。”
1、林晓对老人能在这样的情况仗义直言建议,心里非常的感谢,拱手道多谢前辈的劝告,在下告辞。
2、当然也有专家为科学尊严而仗义直言,论证“怪胎”之“不可行性”,谠论诤言语惊四座。
3、丁原被逼出京后,董卓又想杀仗义直言的袁绍,袁绍只好连夜逃离而去。
4、非凡是新闻单位,仗义直言,为农民讲了许多真话、实话。
5、“仗义执言”不要写为“仗义直言”;“万古流芳”不要写为“万古留芳”。
6、街坊邻里们,谢谢大家仗义直言,万一官府来询问的时候,希望大家帮忙做个见证,小子这里先谢过大家伙了。
7、王大哥,先前多谢你的仗义直言,否则我这条小命就没有了,这不一直没有谢谢你呢!
8、一笔一画饱含情义;仗义直言追求真理。
9、迎风冒雨,行走在灾难的最前线;深入虎穴,揭开一幕幕惊人的真相;仗义直言,表达百姓朴实的心愿。记者节到来,祝福在新闻事业奋斗的记者节日快乐。
10、人类便应声而起,仗义直言,与魔鬼战斗。
读音:zhàng
[zhàng]
(1)(动)执;拿着(兵器)
(2)(名)兵器的总称:仪~。
(3)(动)凭借;倚仗:~势欺人。
(4)(动)指战争或战斗:打好春耕生产这一~。
读音:yì
[yì]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3.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5.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7. 姓。
读音:zhí
[zhí]
(1)(形)成直线的。
(2)(形)跟地面垂直的:~升|~上。
(3)(形)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行的文字。
(4)(动)挺直;使笔直:~起腰来。
(5)(形)公正的;正义的:正~。
(6)(形)直爽;直截:~性子。
(7)(名)汉字的笔画;即“竖”。
(8)(副)一直:~奔|~达|~捣|~到|~至。
(9)(副)一个劲儿;不断地:~哭|~笑。(Zhí)姓。
读音:yán
[yán]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