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莠不齐
【拼音】: liáng yǒu bù q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良莠不齊
【注音】: ㄌ一ㄤˊ 一ㄡˇ ㄅㄨˋ ㄑ一ˊ
【简拼】: LYBQ
【结构】: 主谓式成语
【正音】: 莠;不能读作“xiù”。
【辩形】: 良莠不齐和“参差不齐”都有不整齐的意思。但良莠不齐是指好人坏人都有;混在一起;“参差不齐”是指长短高低大小不一;当指人时是指水平不一。
【年代】: 近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莠:长得像谷子一样的野草。庄稼和野草混杂在一起分不出来。比喻好人坏人在一起不易区分。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至我辈中,好丑不一,亦如人类之内,良莠不齐。”
语法良莠不齐主谓式;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兼之人品良莠不齐,诚恐因逸生事。(太平天国洪秀全《整顿属员诏》)
1、结果倒是良莠不齐:不仅安然、世界通信采用了分职制,苏格兰皇家银行、北岩银行也是如此。
2、民办大学办学历史短,文化积淀较少,教学质量良莠不齐,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3、然而,随着“真实再现”手法的流行,现阶段很多纪录片都毫不顾及的一味模仿、搬用所谓“程式化”的技巧,使得纪录片的创作呈现良莠不齐的局面。
4、近几年,国内出版了许多儿童百科全书,良莠不齐,整体来看还算差强人意。
5、中国安全保障制度的良莠不齐是家庭节省开支的一个重要原因。
6、要知道,陆家雇佣足有上百人难保会有良莠不齐之人,试想,若没个规矩,怕是有人会利用搭讪的机会在雇主面前阿谀献媚,甚至兴风作浪不说得。
7、目前,教育培训机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令考生难以判断,杭州高博教育的良好口碑和高通过率无疑为困惑中的考生带来希望。
8、笔锋及此,简直就是王熙凤嘴里的“三处有益”,何陋之有?充分竞争、活力四射的行业和领域,不会是齐刷刷的规整,相反其一定是良莠不齐的。
9、网络上的东西良莠不齐,我们要学会分辩,理性上网。
10、正确的审美观是我们在良莠不齐的小说世界中阅读时的航标灯。
读音:liáng
[liáng]
(1)(形)好:优~|~好|善~|~药苦口|~策|~辰。
(2)(名)善良的人:除暴安~。
(3)(副)很:~久|获益~多|用心~苦。
(4)(Liánɡ)姓。
读音:yǒu
[yǒu]
(1)(名)即狗尾草。
(2)(形)〈书〉比喻品质坏的人:良~不齐。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qí
[qí]
1.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齐整。参差不齐。
2.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齐。河水齐腰深。
3. 同时;同样;一起:齐名。齐声。齐心协力。一齐前进。
4. 全;完全:齐全。人到齐了。
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
6. 中国朝代名:南朝齐。北朝齐。
明朝时期,田艺蘅《留青札记》中记载:元朝时称人以郎、官、秀为等第,“秀”是最高级别,“郎”是最下的,至明朝时称鄙人为“不郎不秀”,是指不高不下。良莠不齐就是不郎不秀,称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