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所为
【拼音】: bù zhī suǒ wéi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不知所為
【注音】: ㄅㄨˋ ㄓ ㄙㄨㄛˇ ㄨㄟˊ
【简拼】: BZSW
【结构】: 动宾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为:做。不知道该怎么办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桓子不知所为。”
语法不知所为作谓语;用于处事。
示例曾朴《孽海花》第15回:“一路走来,彩云觉得意乱心迷,不知所为。”
1、苦于水浅,沙碛相次,船行不进,忧怖不知所为。
2、普天下才子读之,皆当瞠目愕顾,箝口结舌,倒地百拜,不知所为!史天然先喝声。
3、诈称海西公还,由云龙门突入殿庭,略取武库甲仗,门下吏士骇愕不知所为。
4、前辈,您深夜造访,不知所为何事?
5、可汗先被病,闻魏兵至,不知所为,乃焚穹庐,以车自载,将数百人入南山。
6、如今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融,一些传统理论和做法受到冲击,常常让人们是非莫辨、不知所为。
7、为兴趣而为,大有作为,为金钱而为,不知所为。
8、王允为人刚直,但却没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惧,不知所为,准备各自解散,逃回归乡里。
9、民皆泣号,不知所为,其人乃以公书信令牌授之,令众人乘夜返襄阳,奉令者闻之,追杀不舍,道路诸将,皆公旧部,见令牌皆释之,民得返襄阳者十之八九。
10、自冏等起兵,百官将士皆欲诛伦、秀,秀惧,不敢出中书省;及闻河北军败,忧懑不知所为。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zhī,zhì
[zhī]
[ zhī ]1. 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知。知照。
3. 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
4. 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
[ zhì ]1. 古同“智”,智慧。
读音:suǒ
[suǒ]
1. 处,地方:住所。哨所。场所。处所。
2.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
3. 量词,指房屋:一所四合院。
4.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所部(所率领的部队)。所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所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所有。各尽所能。所向无敌。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5.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所敬。
6. 姓。
读音:wéi,wèi
[wéi]
[ wéi ]1. 做,行,做事:为人。为时。为难。不为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为。认为。习以为常。
3. 变成:成为。
4. 是:十两为一斤。
5. 治理,处理:为政。
6. 被:为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为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为?
9. 姓。
[ wèi ]1. 替,给:为民请命。为虎作伥。为国捐躯。
2. 表目的:为了。为何。
3. 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4. 帮助,卫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