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发肤
【拼音】: shēn tǐ fà fū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身軆發膚
【注音】: ㄕㄣ ㄊ一ˇ ㄈㄚˋ ㄈㄨ
【简拼】: STFF
【结构】: 联合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自身。
出处《孝经 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语法身体发肤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自身。
示例清·侯方域《万孝子割股议》:“夫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圣人之训也。”
1、这短寸是几天前刚刚理的,挨着头皮也就几毫米的光景,古人可是不理发的,讲究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敢毁伤,毁之则视为大不孝。
2、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辫子可剪不得,祖上传下来的东西。
3、气温几乎接近了一年中最高的时候,闷热的天气让人恨不得遮盖身体发肤的布料是越少越好,一款清凉的小吊带这时候出场是最佳时机了。
4、孔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啊!还不快放下你手中的屠刀,你这是在谢罪吗?你这是诋毁你父亲我,教出了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逆子……
5、佛教剃发为僧,是为斩断红尘,而道教留发蓄发则是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不可轻易斩断。
6、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7、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为孝道始,此后才有立身行道扬名后世。
8、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9、你就因为长虱子,所以剪掉了?你可要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易毁伤,这是孝经里面讲的。
1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读音:shēn
[shēn]
(1)(名)身体:~上。
(2)(名)指生命:奋不顾~。
(3)(名)自己;本身:以~作则。
(4)(名)人的品格和修养:修~。
(5)(名)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船~。
(6)(名)(~儿)(量)用于衣服:做两~儿制服。
读音:tǐ,tī
[tǐ]
[ tǐ ]1.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 tī ]1. 〔体己〕①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②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
读音:fā,fà
[fà]
[ fā ]1. 交付,送出: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2. 放,射: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3. 表达,阐述: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4. 散开,分散:发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发展。发扬。
6. 打开,揭露:发现。发掘。
7. 产生,出现:发生。发愤。奋发。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发面。
9. 显现,显出:发病。发抖。发憷。
10. 开始动作:发动。
11. 引起,开启:启发。发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发布。发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 fà ]1.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发。鬓发。怒发冲冠。
读音:fū
[fū]
(名)皮肤:切~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