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罴之力
【拼音】: xióng pí zhī lì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注音】: ㄒㄩㄥˊ ㄆ一ˊ ㄓ ㄌ一ˋ
【简拼】: XPZL
【结构】: 偏正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熊罴:猛兽。指强大的势力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秦以熊罴之力,虎狼之心,蚕食诸侯,并吞海内。”
语法熊罴之力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1、徐褚!你有熊痴之称,天生熊罴之力,你可敢做这守擂之人?
读音:xióng
[xióng]
(1)(名)哺乳动物;种类很多。
(2)(名)姓。
(3)(动)〈方〉斥责:~人。
读音:pí
[pí]
(名)即棕熊;哺乳动物;肩部隆起;毛一般棕褐色。掌和肉可以吃;胆可入药;皮可做褥子。也叫马熊或人熊。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lì
[lì]
(1)(名)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叫做力。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名)力量;能力:人~|物~|说服~|战斗~。
(3)(名)专指体力:大~士|四肢无~。
(4)(名)尽力;努力:~争上游|工作不~。
(5)(名)(Lì)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