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不从心
【拼音】: lì bù cóng xīn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力不従心
【注音】: ㄌ一ˋ ㄅㄨˋ ㄘㄨㄥˊ ㄒ一ㄣ
【简拼】: LBCX
【结构】: 主谓式成语
【正音】: 不;不能读作“bú”。
【辩形】: 力不从心和“无能为力”都可表示没有力量或力量不够。但力不从心偏重指虽然心里想做;可力量不够;“无能为力”没有心里想做这层意思。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力:力量;能力;从:依从;顺从。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地。”
语法力不从心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用于谦辞。
示例按我的政治思想水平、斗争阅历和知识能力,担当编选陈毅同志诗词的工作确是力不从心。(张茜《陈毅诗词选集序言》)
1、正是我们在选择面前产生的焦虑、自责和力不从心,促进了今天的消费观念的发展,也阻碍了社会改变的进程。
2、乘坐交通工具旅行的印度人们充满了希望,他们坐得起长途火车,但对昂贵的机票却力不从心。
3、大概因为上半场太激烈了,以致下半场时,双方踢球都已力不从心。
4、他花了极大的力气想搬移那个沉重的家具,但力不从心。
5、他花了极大的力气想搬移那个沈重的家俱,但力不从心。
6、真抱歉!不是不肯帮忙,实在力不从心。
7、现在老了,若像以前一样,拉一大帮人去实施暴力犯罪,显然力不从心,所以只能贩毒。
8、政府的另一个选择是给银行贷款做担保,但是国家财务方面已经是力不从心,很可能不会考虑该选择。
9、但这一次,北京方面却感到力不从心。
10、恐惧是一面哈哈镜,它那夸张的力量把一个十分细小的、偶然的筋肉悸动变成大得可怕、漫画般清楚的图像,而人的想象力不从心一旦被激起,又会像脱缰的马一般狂奔,去搜寻最离弃、最难以置信的各种可能。
读音:lì
[lì]
(1)(名)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叫做力。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名)力量;能力:人~|物~|说服~|战斗~。
(3)(名)专指体力:大~士|四肢无~。
(4)(名)尽力;努力:~争上游|工作不~。
(5)(名)(Lì)姓。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cóng
[cóng]
[ cóng ]1.依顺:顺~。盲~。~善如流。
2.采取,按照:~优。
3.跟随:愿~其后。
4.跟随的人:侍~。仆~。
5.参与:~业。~政。投笔~戎。
6.由,自:~古至今。~我做起。
7.次要的:主~。~犯。
8.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父(伯父、叔父的通称)。
9.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
10.姓。
[ zòng ]1.古同“纵”,竖,直。
2.古同“纵”,放任。
读音:xīn
[xīn]
(1)(名)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也叫心脏:~博|~跳。
(2)(名)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思|~得|用~|谈~|一~一意。
(3)(名)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圆~|重~|灯~。
(4)(名)二十八宿之一。
出处:《后汉书 班超传》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释义:比喻力量不够,无法实现愿望。故事:东汉时,班超受明帝派遣,率领几十个人现使西域,屡建奇功。然而,班超在古西域经过了27个年头,年事已高,身体衰弱,思家心切,于是就写了封信,叫他的儿子捎至汉朝,请求和帝刘肇把他调回。此信未见反应。他的妹妹班昭又上书皇帝,申明哥哥的意思。信中有这样的几句话:“班超和他同去西域的人中,年龄最大,现在已过花甲之年,体弱多病,头发已白,两手不遂,耳朵不灵,眼睛不亮,扶着手杖才能走路……如果有淬不及防的暴乱事件发生,班超的气力,不能顺从心里的意愿了,这样,对上会损害国家的长治之功,对下会毁坏忠臣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实在令人痛心呀!”和帝刘肇被深深地感动了,马上传旨调班超回汉。班超回到洛阳不到一个月,就因胸胁病加重而支世,终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