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斟句酌
【拼音】: zì zhēn jù zhuó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注音】: ㄗˋ ㄓㄣ ㄐㄨˋ ㄓㄨㄛˊ
【简拼】: ZZJZ
【结构】: 联合式成语
【正音】: 酌;不能读作“sháo”。
【辩形】: 字斟句酌与“咬文嚼字”有别:字斟句酌侧重于形容推敲;“咬文嚼字”;侧重于形容挑剔。
【年代】: 近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1、我没有参加葬礼,但是我寄送了一份吊唁信,字斟句酌,以表悲痛之情。
2、广博的专业背景、字斟句酌的严谨作风以及不怕吃苦的拼搏精神,一定能使我成为一个出色的翻译!
3、小时候,七夕是一篇懵懂的童话故事;上学了,七夕是一首要背诵的诗歌;毕业了,七夕是一个离别的夏季;现在,七夕是一条字斟句酌的短信,我想和你到白头,不知看短信的你是否会点头。
4、他一生谨慎,说话不能说是字字珠玑,但也都是字斟句酌;为人处事从不刚愎自用,更不会做抱薪救火的蠢事。
5、受到新派史学代表梁启超先生“笔锋常带情感”的熏陶,所以他写《中国史纲》字斟句酌,力求给人以艺术的享受,但同时又不让情感超越理智,不以辞害意。
6、为了使文章准确、鲜明、生动,字斟句酌地进行推敲是必要的。
7、他长着古板的尖下巴,古板的直鼻梁,说起话来一本正经,字斟句酌,彬彬有礼,活脱脱一个滑稽的老古董。
8、辩论赛前夕,小刚时常通宵达旦,字斟句酌地整理发言材料,总是那么专心致志,他知道这样正方就可以对答如流,不至于理屈词穷。
9、通过象征、悬念、第一人称的叙述者、气氛渲染、开放性结局这些手段,坡字斟句酌、精雕细刻地在故事中营造出了一种完整统一的神秘恐怖、震撼人心的效果。
10、只有字斟句酌,才华成为好钢。
读音:zì
[zì]
(1)(名)文字:~调|~汇|~谜|~面|~模|~目|~幕|~盘|~形|~样|~义|~音|~母|~里行间|~斟句酌。
(2)(名)(~儿)字音:咬~儿。
(3)(名)字体:篆~|草~。
(4)(名)书法的作品:~画。
(5)(名)字眼;词:词典中没有这个~。
(6)(名)(~儿)字据:立~为凭。
(7)(名)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叫“字”:诸葛亮~孔明。
(8)(名)旧时称女子许配:待~闺中。
读音:zhēn
[zhēn]
(动)往杯子或碗里倒(酒、茶)等:~酒。
读音:jù,gōu
[jù]
[ jù ]1. 由词组成的能表示出一个完整意思的话:句子。句法。
2. 〔句读(dòu)〕古代称文词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3. 量词,用于语言:三句话不离本行(háng)。
[ gōu ]1. 〔高句骊〕古国名,即“高丽”。
读音:zhuó
[zhuó]
(1)(动)斟(酒);饮(酒):~酒|对~。
(2)(名)酒饭:便~。
(3)(动)斟酌;考虑:~办|~定|~减|惰~|收~|~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