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怪事
【拼音】: duō duō guài shì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咄咄恠事
【注音】: ㄉㄨㄛ ㄉㄨㄛ ㄍㄨㄞˋ ㄕˋ
【简拼】: DDGS
【结构】: 偏正式成语
【正音】: 咄;不能读作“chū”。
【辩形】: 咄;不能写作“多”。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1、一个在国内安全措施、审查和互联网管制方面花的钱比军费还多的国家,居然没有能力打掉区区一些贩卖盗版音像产品的网站,真是咄咄怪事。
2、审查和互联网管制方面花的钱比军费还多的国家,居然没有能力打掉区区一些贩卖盗版音像产品的网站,真是咄咄怪事。
3、这间公司财务危机十分严重,不倒闭才是咄咄怪事。
4、一个号称自由民主的政府,居然不允许人民发表自己的意见,岂非咄咄怪事?
5、他当教师,还常常让学生给纠正错别字,岂非咄咄怪事。
6、如果是位国文老师,却常常让学生纠正错别字,岂非咄咄怪事!
7、博大人何必杞人忧天,我索伦兵连克四峰,虽然伤亡惨重,但虎威不减,眼下正当要功标青史之际,大人倒是体恤起索伦兵的艰辛,真是咄咄怪事。
8、听起来可能有些奇怪,但我会利用每一个机会告诫人们:出台并实施这条法规并不是什么咄咄怪事。
9、徐干事,这不是您经手处理的案件吗?咋会犯错者没受刑事校纪处分都够法外开恩了;没料尔今倒又成了中文系主任的乘龙快婿了?真是咄咄怪事。
10、想不清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此等咄咄怪事,只怕他们连吃饭睡觉的心情都不会有了。
读音:duō
[duō]
(动)表示呵叱。
读音:duō
[duō]
(动)表示呵叱。
读音:guài
[guài]
(1)(动)奇怪:~事。
(2)(动)觉得奇怪:大惊小~。
(3)(副)〈口〉很;非常:~不好意思的|箱子太沉;提着~费劲的。
(4)(名)怪物;妖怪(迷信):鬼~。
(5)(动)责备;怨:这不能~他;只~我没交代清楚。
读音:shì
[shì]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2.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3.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6.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7. 服侍:事父母。
东晋扬州刺史殷浩与大将桓温不合,王羲之劝他大敌当前应以国事为重,殷浩不但不听,领兵北伐,屡战屡败,被废为平民,流放到信安,他整天无忧无虑地读书吟诗,老是在纸上写“咄咄怪事”四个字来表示心中的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