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流洽背
【拼音】: hàn liú qià bèi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注音】: ㄏㄢˋ ㄌ一ㄡˊ ㄑ一ㄚˋ ㄅㄟˋ
【简拼】: HLQB
【结构】: 紧缩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同“汗流浃背”。
出处《旧唐书·昭宗纪》:“昭宗临轩自谕之曰:‘卿等藩侯,宜存臣节,称兵入朝,不由奏请,意在何也?’茂贞、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对。”
语法汗流洽背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满身大汗。
示例左右悉闻齐氏哀诉之声,惊起来视,即齐氏汗流洽背,精神恍然。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三
1、汗流夹背汗流洽背寒毛卓竖魂飘神荡汗洽股栗。
2、左右悉闻齐氏哀诉之声,惊起来视,即齐氏汗流洽背,精神恍然。◎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三
读音:hàn,hán
[hàn]
[ hàn ]1. 由身体的毛孔排泄出来的液体:汗水。汗流浃背。
2. 出汗,使出汗:汗颜(因羞惭而出汗;泛指惭愧)。汗马功劳。汗牛充栋。
[ hán ]1. 〔可(kè)汗〕见“可2”。
读音:liú
[liú]
(1)(动)水流动。(动)液体移动;流动
(2)(动)水流动。(动)移动不定
(3)(动)水流动。(动)流传;传播
(4)(动)水流动。(动)向坏的方面转变
(5)(动)水流动。(动)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辽远地区去
(6)(动)水流动。(名)指江河的流水
(7)(动)水流动。(名)像水流的东西
(8)(动)水流动。(名)品类;等级
读音:qià
[qià]
[ qià ](1)(形)和睦;相互协调一致:融~。
(2)(动)接洽:~借|~妥。
(3)(形)广博;周遍:博识~闻。
[ hé ](1)(名)地名:洽(hé)川,位于陕西省合阳县洽川镇
读音:bèi,bēi
[bèi]
[ bèi ]1. 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背脊。背包。背影。
2. 物体的后面或反面:背面。刀背。背后。背景。
3. 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背光。人心向背。
4. 向相反的方向:背地性(植物向上生长的性质)。背道而驰。
5. 避开,离开:背地。背井离乡。
6. 凭记忆读出:背书。背诵。背台词。
7. 违反:违背。背离。背信弃义。
8. 不顺:背运。背兴(xìng)。
9. 偏僻:背静。
10. 听觉不灵:耳背。
[ bēi ]1. 人用背驮(tuó)东西,引申为负担:背负。背包。背黑锅(喻受冤枉代人受过)。背包袱(喻有沉重的思想负担或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