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不开锅
【拼音】: jiē bu kāi guō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揭不開鍋
【注音】: ㄐ一ㄝ ㄅㄨˋ ㄎㄞ ㄍㄨㄛ
【简拼】: JBKG
【结构】: 动宾式成语
【年代】: 当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指没有粮食或没有伙食钱
出处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常揭不开锅。”
语法揭不开锅作谓语、定语;指十分贫穷。
示例王朔《一点正经没有》:“政府揭不开锅了你一天三顿赞助出一顿行不行?”
1、爹爹身患固疾?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极品奶奶上门吵闹?身为五岁的木小小应该怎么应付这该死的变化?还好还好,小小有空间,笑看贫女小小崛起。
2、他们家经常揭不开锅,但他们祖先因为是旗人,他绝不会给人扛活锄地卖大力气,俗话说得好,鸡不撒尿,各有一便,他有他的活着的法儿。
3、李大望着家中揭不开锅的米缸,心中有些落寞,现在稻谷还没有成熟,亲戚接济过几次之后做到情至意尽之后就不再管他了。
4、他家穷得快揭不开锅了。
5、这个昔日的小康之家,现在已穷得揭不开锅了。
6、他家揭不开锅了,孩子们都等着吃饭。
7、现在他和妻子努力节省开支,希望生活揭不开锅之前找出谋生法门。
8、父亲是大将军,被冤杀了哥哥一表人材,却是个烂赌鬼母亲勤劳吃苦,却总被欺压家中宅院重重,却穷的揭不开锅。
9、晚上烤个苹果,医生饿的揭不开锅。
10、经济下滑这么厉害,工薪阶层快要揭不开锅了。
读音:jiē
[jiē]
1. 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或把粘合着的东西分开:揭锅。揭幕。
2. 使隐瞒的事物显露:揭露。揭发。揭底。揭穿。揭短。揭晓。
3. 高举:揭竿而起。
4. 标示:揭橥(zhū)(本是作标记的小木桩,引申为标志。亦作“揭著”)。揭示。
5. 扛,持。
6. 姓。
读音:bù
[bu]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kāi
[kāi]
(1)(动)使关闭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
(2)(动)打通;开辟:~路|~矿。
(3)(动)(合拢或连接的东西)舒张;分离:桃树~花了|扣儿~了。
(4)(动)(河流)解冻:河~了。
(5)(动)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戒|~禁。
(6)(动)发动或操纵(枪、炮、车、船、飞机、机器等):~枪|~汽车|~拖拉机|火车~了。
(7)(动)(队伍)开拔:昨天~来两团人;今天又~走了。
(8)(动)开办:~工厂|~医院。
(9)(动)开始:~工|~学|~演。
(10)(动)举行(会议、座谈会、展览会等):~会|~欢送会。写出(多指单据、信件等):~发票|~药方。支付;开销(工资、车费)。〈方〉开革;开除:过去资本家随便~掉我们工人。(液体)受热而沸腾:水~了。〈口〉吃:他把包子都~了。用在动此或形容词后。ɑ)表示扩大或扩展:喜讯传~了。b)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下了两天雨;天就冷~了。指十分之几的比例:三七~。印刷上指相当于整张纸的若干分之一:~会|~欢送会。写出(多指单据、信件等)
读音:guō
[guō]
(1)(名)炊事用具;圆形中凹;多用铁制:一口~|铁~|沙~。
(2)(名)某些装液体加热用的器具:~炉|火~。
(3)(名)(~儿)锅子:烟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