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受之愬
【拼音】: fū shòu zhī sù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膚受之之
【注音】: ㄈㄨ ㄕㄡˋ ㄓ ㄒ一ㄤ
【简拼】: FSZX
【结构】: 偏正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指谗言。肤受,谓浮泛不实,或谓利害切身。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语法肤受之愬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你想外国人又不是包龙图,况且又不懂中国话,自然中了他的‘肤受之愬’了。”
1、记得孔老夫子说过一句话,叫“浸润之谮,肤受之愬”。
读音:fū
[fū]
(名)皮肤:切~之痛。
读音:shòu
[shòu]
(1)(动)接受。
(2)(动)遭受:~灾。
(3)(动)忍受;禁受:~不了。
(4)(动)〈方〉适合:~吃(吃着有味)|~听(听着入耳)。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sù,shuò
[sù]
[ sù ]1. 同“诉”。
[ shuò ]1. 恐惧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