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不宁
【拼音】: jī quǎn bù níng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鶏犬不寍
【注音】: ㄐ一 ㄑㄨㄢˇ ㄅㄨˋ ㄋ一ㄥˊ
【简拼】: JQBN
【结构】: 主谓式成语
【正音】: 宁;不能读作“nìnɡ”。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解释宁:安宁。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形容骚扰得十分厉害。
出处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语法鸡犬不宁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示例你弟兄窝藏强盗,闹了两座军州,自去落草。官府着落地方搜缉,搅得鸡犬不宁!(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六回)
1、那年头地面不安靖,土匪不时前来,闹得村里经常鸡犬不宁。
2、由于她根本没有读过那本书,也没法讨论书的具体内容,于是她即兴发挥,把节目现场整的鸡犬不宁,在学校老师办公室里的电视上看到后非常生气。
3、我的隔壁总是半夜三更搞乐器,吵得附近是鸡犬不宁。
4、自从三十年前到花香山来成了肖家的媳妇后就没干过好事,成天搬弄是非,搅得小小的只有四十一个人的花香山鸡犬不宁,同时三天两头的挑灯拨火,不少让六家人吵嘴打架。
5、周二,更广泛的金融市场被这个最新消息搅得鸡犬不宁,但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券的抛售暂时停止。
6、你如果把他带回家,我保证不须多久的时间,府上就会鸡犬不宁了。
7、这群飙车族经常在夜里飙车,搞得附近住家鸡犬不宁。
8、这群飚车族经常在夜里飚车,搞得附近住家鸡犬不宁。
9、妹妹时常耍小性子,要是一点事情不合她意,她就会让整个家鸡犬不宁。
10、有哪个婆婆放着太平日子不过,非得天天找事儿吵架,跟媳妇斗的鸡犬不宁?
读音:jī
[jī]
(名)家禽;品种很多;嘴短;头部有鲜红肉质的冠。翅短;不能高飞:~蛋|~肉|公~|花~。
读音:quǎn
[quǎn]
1.狗:猎犬。警犬。犬马之劳。犬牙交错。犬子(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儿子)。桀犬吠尧(喻走狗一心为主子效劳)。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níng,nìng
[níng]
[ níng ]1. 平安,安定:宁静。宁谧。息事宁人。
2. 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宁亲。归宁。
3. 守父母之丧,丧假:“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
4.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
5. 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
[ nìng ]1. 情愿:宁肯。宁死不屈。宁缺毋滥。
2. 岂,难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 语助,无实际意义:不宁唯是。
4. 姓。
有一个姓蒋的人,祖父和父亲在捕蛇的时候被蛇咬死了,但是他却继续捕蛇。当柳宗元劝他不要在捕蛇的时候,这个人竟大哭起来,宁愿被设咬死,也不愿意放弃捕蛇。因为他必须靠捕蛇才能上缴官府的赋税。姓蒋的捕蛇人还告诉柳宗元说,如果他要是捕到毒蛇,命运就会比他的乡邻好多了。有的乡亲早已倾家荡产,食不裹腹了。差役们到进村子里收税赋的时候,横冲直撞,粗声叫骂,大打出手,乡亲们胆战心惊,苦苦哀求。这种场面连鸡狗都的不到安宁(鸡犬不宁),何况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