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身之祸
【拼音】: shā shēn zhī huò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殺身之禍
【注音】: ㄕㄚ ㄕㄣ ㄓ ㄏㄨㄛˋ
【简拼】: SSZH
【结构】: 偏正式成语
【年代】: 近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自身性命遭杀害的大祸。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那知轻举妄动,却有杀身之祸!”
语法杀身之祸作宾语;指危险的灾祸。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怕搜到了这封信,大事不成,反惹来杀身之祸。”
1、三国时代的稽康就因恃才傲物,而招致杀身之祸。
2、三国时代的嵇康就因恃才傲物,而招致杀身之祸。
3、杨修恃才傲物,睥睨一切,结果招来杀身之祸。
4、你们这些官员,都要引以为鉴,千万不能恃才傲物,否则,就会如这只猴子似的,为自己引来杀身之祸。
5、酷儿在被无脸长老扫过的那一秒内,心跳急速增快,诚惶诚恐,不得不赶忙将头拉回来,以防真相毕露,暴露了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6、如果御医前来,定会发现她是女儿之身,一旦身份被揭穿,就是欺君之罪,势必引来杀身之祸。
7、怎奈其权倾朝野,心腹爪牙遍及各地,除非不要性命的,否则,哪怕一句话儿,便可招致杀身之祸,众人纵然对他恨之入骨,也只好忍了。
8、那你准备怎么处理这孩子?你也知道自从‘魅影’问世,对它虎视眈眈的人可不再少数,要是让有心之人知道了,会给这孩子招来杀身之祸的。
9、最后寡妇以行动感化了大盗头子,免却了一场杀身之祸。
10、比干明知纣王强暴,直谏有杀身之祸,仍旧强谏,以“杀身成仁”的方式宣告自己的坚守;司马迁受腐刑以免死,忍受耻辱,为的是成古今之辩、万世之言。
读音:shā
[shā]
(1)(动)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弄死:~鸡|~敌。
(2)(动)战斗:~出重围。
(3)(动)削弱;消除:~价|~暑气。
(4)(动)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气~|笑~人。
(5)(动)〈方〉药物等刺激皮肤或粘膜使感觉疼痛:肥皂水~眼睛。
(6)(动)同“煞”
(7)(动):~笔|~尾。
读音:shēn
[shēn]
(1)(名)身体:~上。
(2)(名)指生命:奋不顾~。
(3)(名)自己;本身:以~作则。
(4)(名)人的品格和修养:修~。
(5)(名)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船~。
(6)(名)(~儿)(量)用于衣服:做两~儿制服。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huò
[huò]
(1)(名)祸患;祸事灾难
(2)(动)损害:~国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