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口无言
【拼音】: yǎ kǒu wú yán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啞口無言
【注音】: 一ㄚˇ ㄎㄡˇ ㄨˊ 一ㄢˊ
【简拼】: YKWY
【结构】: 补充式成语
【正音】: 哑;不能读作“yā”。
【辩形】: (一)哑口无言和“张口结舌”;都用来形容“说不出话来”;或用于形容理屈词穷。但哑口无言有时也形容由于某种原因默不作声;无话可说:“张口结舌”多指想说而说不出来;形容惊慌、害怕或紧张的样子。(二)见“理屈词穷”(608页)。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1、由于该纸已由和安泰具结承领,已非三井洋行所有之货物,日领至此,也只得哑口无言,无所施其技了。
2、冲天霸气和凛然正气威慑全场,连万户长也哑口无言,众兵将在灼人的目光扫视中纷纷低下头。
3、卑劣的人比不上别人的品德,便会对那人竭力诽谤。嫉妒的小人背后诽谤别人的优点,来到那人面前,又会哑口无言。
4、原先他还想狡辩,但后来真相毕露,才使他哑口无言。
5、我向朋友借了一本书,可是一直没有时间看,当我把那本书完璧归赵地还给朋友时,朋友问:“好不好看?”我哑口无言。
6、辩论会中小明说得头头是道,对方哑口无言。
7、辩论会上,他有理有据的发言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
8、她以犀利的辩护词驳斥得法官哑口无言。
9、小明一向好辩,把对方说得哑口无言是他最大乐事。
10、李敖骂人引经据典,表情轻松,妙语好词随口而出,轻易地把高官们骂到哑口无言。
读音:yǎ,yā
[yǎ]
[ yǎ ]1. 不能说话:聋哑。哑巴。哑子吃黄连(歇后语,喻有苦难言)。
2. 嗓子干涩发音困难或不清楚:沙哑。嘶哑。
3. 无声的:哑剧。哑铃(一种铁制的运动器械)。
4. 因发生故障,炮弹、子弹打不响:哑炮。
5. 笑声(旧读yǎ ㄧㄚˇ):哑然失笑(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 yā ]1. 〔咿哑〕见“咿”。
读音:kǒu
[kǒu]
(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
(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
(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
(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
(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
(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
(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
(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
读音:wú,mó
[wú]
[ wú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 mó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读音:yán
[yán]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