龇牙咧嘴
【拼音】: zī yá liě zuǐ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齜牙咧嘴
【注音】: ㄗ 一ㄚˊ ㄌ一ㄝˇ ㄗㄨㄟˇ
【简拼】: ZYLZ
【结构】: 联合式成语
【正音】: 龇;不能读作“cǐ”;咧;不能读作“lié”或“liè”。
【辩形】: 龇;不能写作“滋”。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龇:露齿。张着嘴巴;露出牙齿。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即咨牙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
语法龇牙咧嘴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示例峻青《秋色赋 故乡杂忆》:“潍河两岸上的狗,吃死尸都吃红了眼,见了生人就龇牙咧嘴。”
1、可发出惨叫的却是偷袭者帅天,此刻的他正龇牙咧嘴倒地抱成一团,脚趾传来的阵阵钻心之痛让他想死的心都有了,他感觉自己刚才好像是踢在了一块钢板之上。
2、痛林霖又是一阵龇牙咧嘴,让林之瑶好一阵担心,连忙帮他包扎伤口。
3、在两旁长满郁郁葱葱的法国泡桐的行道上,十四岁的婉婉抱着一大摞书龇牙咧嘴的哭丧着脸,朝着前面蹦蹦跳跳的女孩大嚷。
4、李勋右臂急晃,将一只破窗而入,龇牙咧嘴的丧尸犬当场击毙,而后淡道继续前进。
5、玉米像列队的士兵,一个个牛角尖似的玉棒,龇牙咧嘴地吹着胡须。
6、躲猫猫的地方么?我在宿舍疼得龇牙咧嘴的这档口,负责封锁校园搜捕潜逃毒贩的警察临时指挥部可炸了锅。
7、龇牙咧嘴的十分可怖,浑身长满绿毛,四肢就像枯骨,但是爪子十分尖锐,身上背着一个乌龟壳,这种水猴子在古籍中有记载,民间俗称“水鬼”。
8、他全身羽毛倒竖,惊惶万状,发出绝望的,凄惨的叫声,并奋不顾身地向龇牙咧嘴的狗扑去。
9、卫?龇牙咧嘴的揉了揉脑袋,佯嗔道“杨伯,你别老拍人脑袋,本来多聪明的人,别给我拍笨喽!”。
10、说罢一阵龇牙咧嘴,发出几声短促而低沉的呻吟声。
读音:zī
[zī]
(动)〈口〉露(牙):~牙|~牙咧嘴。
读音:yá
[yá]
(1)(名)牙齿:门~|镶~|~医。
(2)(名)特指象牙:~筷|~章。
(3)(名)形状像牙齿的东西:~子。
(4)(名)(Yá)姓。
(5)(名)(~子)旧时为买卖双方撮合从中取得佣金的人。
读音:liě,liē,lie
[liě]
[ liě ]1. 嘴向旁边斜着张开:咧嘴。咧着嘴笑。
[ liē ]1. 〔大大咧咧〕形容随随便便,满不在乎的样子。
[ lie ]1. 助词,与“了”、“啦”、“喱”相似:好咧!他来咧!
读音:zuǐ
[zuǐ]
(1)(名)口的通称
(2)(名)(~儿)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奶~儿|壶~儿|烟~儿。
(3)(动)说话: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