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失其鹿
【拼音】: qín shī qí lù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注音】: ㄑ一ㄣˊ ㄕ ㄑ一ˊ ㄌㄨˋ
【简拼】: QSQL
【结构】: 主谓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鹿:喻指帝位。比喻失去帝位。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语法秦失其鹿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示例明·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一折:“自因秦失其鹿,天下大乱,高才疾足者先得之。”
1、秦失其鹿,共逐之!周瑜唯我问鼎天下!
2、若大清覆灭,只怕重演秦失其鹿故事,届时内有群雄,外有列强,九鼎难夺,国将不国,大帅便是千古罪人!
3、‘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兄台对天下大势了然于心,是有大才之人,你我何不效仿那刘邦、项羽,共同谋一番事业?
4、“秦失其鹿,天下共逐,唯高材捷足者先登。
5、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捷足者先得。
6、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现在,一个崭新的乱世再次拉开序幕,还在等什么,快来逐鹿中原吧。
7、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才疾足者先得。
8、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9、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乱世至今,五十年已经过去了。
10、正所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但那射鹿之人,却不是我那师弟。
读音:qín
[qín]
(1)(名)周朝国名;在今陕西中部;甘肃东部。
(2)(名)朝代;公元前221-公元前206;秦始皇嬴政所建。
(3)(名)指陕西和甘肃。特指陕西。
(4)(名)(Qín)姓。
读音:shī
[shī]
(1)(动)失掉;丢掉:丧~。
(2)(动)没有把握住:~手|~足。
(3)(动)找不着:迷~方向。
(4)(动)没有达到目的:~意。
(5)(动)改变(常态):~声。
(6)(动)违背;背弃:~信|~约。
(7)(动)错误;过失:~误。
读音:qí
[qí]
1.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其所。莫名其妙。三缄其口。独行其是。自食其果。
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其他。其余。其次。文如其人。名副其实。言过其实。
3. 那里面的:其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其如是,熟能御之?”
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其如土石何?”
6. 词尾,在副词后:极其快乐。大概其。
读音:lù
[lù]
(1)(名)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四肢细长;尾巴短;一般雄兽头上有角;嫩角上有茸毛;内含血液;是贵重的药材。
(2)(Lù)姓。
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与项羽争夺王位一直不分胜负,韩信可以与他们三分鼎足,蒯通劝他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只有高材捷足者先得之。”韩信却选择了帮助刘邦,结果被吕后骗进长乐宫杀害。韩信到临死时才后悔没听蒯通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