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身吞炭
【拼音】: qī shēn tūn tàn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注音】: ㄑ一 ㄕㄣ ㄊㄨㄣ ㄊㄢˋ
【简拼】: QSTT
【结构】: 联合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漆身:身上涂漆为癞;吞炭:喉咙吞炭使哑。指故意变形改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史记·刺客列传》:“漆身为厉(癞),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
语法漆身吞炭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4回:“今吾漆身吞炭,为智伯报仇。”
1、然后做出那一连串让人自愧不如的举动…乔装罪役,漆身吞炭!襄子的知情,豫让的重义。
2、唔,王公子不是也与我讲过国士豫让漆身吞炭的故事么,‘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3、一人从门外推门而入,叶玥把目光转向他,浓眉大眼,魁梧身材,漆身吞炭的皮肤,衣服是金黄的上好丝绸,前身绣着雅致的龙纹,玄纹云袖,一拢大衣。(www.chazidian.com/zj-323223/漆身吞炭造句)
读音:qī
[qī]
(1)(名)用漆树皮里的粘汁或其他树脂制成的涂料。
(2)(动)把漆涂在器物上:把大门~成红色。
(3)(Qī)姓。
读音:shēn
[shēn]
(1)(名)身体:~上。
(2)(名)指生命:奋不顾~。
(3)(名)自己;本身:以~作则。
(4)(名)人的品格和修养:修~。
(5)(名)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船~。
(6)(名)(~儿)(量)用于衣服:做两~儿制服。
读音:tūn
[tūn]
(1)(动)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地或成块地咽下去:~服|~金。
(2)(动)并吞;吞没:侵~|鲸~。
读音:tàn
[tàn]
(1)(名)木炭的通称:木~。
(2)(名)像炭的东西:泥~|石~。
(3)(名)〈方〉煤。
春秋末期,晋国内乱,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家将豫让发誓要杀赵襄子,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赵襄子佩服他的义气把他放了。第二次他把全身漆成癞子,然后吞下烧红的炭使声音变哑,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