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抚事
【拼音】: gǎn shí fǔ shì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感時抚事
【注音】: ㄍㄢˇ ㄕˊ ㄈㄨˇ ㄕˋ
【简拼】: GSFS
【结构】: 联合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感:感触,感慨;抚:历数、追忆。因考虑时事而伤感
出处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语法感时抚事作谓语、宾语;用于人的心境。
示例刘师培《文说》:“虽感时抚事,亦志洁行芳。”
1、其词感时抚事,有苏之豪放,如首发于《长沙晚报》的《江城子·汶川地震感怀三首》之一《覆翼》“山崩地裂怵惊心。
2、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3、他的诗词,感时抚事,直抒胸臆,清新俊逸,意境深邃。
4、感时抚事,抒发了对丈夫的思念和担忧。
5、感时抚事增惋伤,五十年间似反掌。
6、五十年间似反掌,感时抚事增惋伤。
7、其词感时抚事,有苏(轼)辛(弃疾)之豪放,如首发于《长沙晚报》的《江城子·汶川地震感怀三首》之一《覆翼》:“山崩地裂怵惊心。(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感时抚事造句)
8、其词感时抚事,有苏(轼)辛(弃疾)之豪放,如首发于《长沙晚报》的《江城子·汶川地震感怀三首》之一《覆翼》:“山崩地裂怵惊心。(查字典造句网www。chazidian。com/zj-159641/)
读音:gǎn
[gǎn]
1. 觉出:感触。感觉。感性。感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官。
2. 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感动。感想。反感。好感。情感。敏感。感染。感召。感慨。感喟。感叹。自豪感。感人肺腑。百感交集。
3. 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感谢。感恩。感激。感愧。
读音:shí
[shí]
1.时间(对空间而言):~空观念。
2.时代;时候:古~。唐~。战~。
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4.指规定的时间:按~上班。过~作废。
5.季节:四~如春。
6.现在的;当时的:~事。~兴。
7.时俗;时尚:入~。
8.副词。时常:~~。~有错误。
9.有时候:~阴~晴。
10.时机:不误农~。
读音:shì
[shì]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2.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3.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6.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7. 服侍: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