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辨龙蛇
【拼音】: bù biàn lóng shé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不辨龍虵
【注音】: ㄅㄨˋ ㄅ一ㄢˋ ㄌㄨㄥˊ ㄕㄜˊ
【简拼】: BBLS
【结构】: 动宾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解释辨:辨别,明察。是龙是蛇不加分辨。形容不分优劣,不识好坏
出处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二折:“如今那宪台疏乱滚滚当路豺狼,选法弊絮叨叨请俸日月,禹门深眼睁睁不辨龙蛇。”
语法不辨龙蛇作谓语、定语;指人分辨能力差。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biàn
[biàn]
(动)区别;分析:分~|~别|明~。
读音:lóng
[lóng]
(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
(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
(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4)(名)(Lónɡ)姓。
读音:shé,yí
[shé]
[ shé ]1. 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蛇蜕。蛇行。蛇蝎。蛇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蛇添足。
[ yí ]1. 〔委(wěi )蛇〕见“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