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外之响
【拼音】: xián wài zhī xiǎng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絃外之響
【注音】: ㄒ一ㄢˊ ㄨㄞˋ ㄓ ㄒ一ㄤˇ
【简拼】: XWZX
【结构】: 偏正式成语
【年代】: 当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比喻言外之意。
出处王国维《人间词话》四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语法弦外之响作宾语;用于说话等。
1、它追求一种“味外之旨”,一种“弦外之响”,启发人们无尽的迁思妙想。
2、而上乘词作尤其具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370809/造句
3、而上乘词作尤其具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370809/】
读音:xián
[xián]
(1)(名)弓背两端之间系着的绳状物;有弹性:弓~|箭在~上|改~易辙。
(2)(名)(~儿)乐器上发声的线:管~乐。
(3)(名)〈方〉发条:上~。
(4)(名)直线与圆相交;在圆周内的部分叫弦:正~|余~。
(5)(名)我国古代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弦。
读音:wài
[wài]
(1)(名)外边;外边的
(2)(形)指自已所在地以外的:~地|~省。
(3)(名)外国:~币|~钞。
(4)(名)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婆|~甥女。
(5)(形)关系疏远的:~族|~人。
(6)另外。
(7)以外:郊~|局~。
(8)非正式的;非正规的。
(9)戏曲角色;扮演老年男子。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xiǎng
[xiǎng]
(1)(名)回声。~应|影~。
(2)(动)发出声音:铃声~了。
(3)(动)使发出声音:~枪|~锣。
(4)(形)响亮:号声真~。
(5)(名)声音: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