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不容辞
【拼音】: yì bù róng c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義不容辭
【注音】: 一ˋ ㄅㄨˋ ㄖㄨㄥˊ ㄘˊ
【简拼】: YBRC
【结构】: 主谓式成语
【正音】: 不;不能读作“bú”。
【辩形】: 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都形容“应该做的事”。但义不容辞偏重于道义上不允许;“责无旁贷”侧重于责任内不允许。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语法义不容辞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例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任务。
1、痛失挚友,欧阳修悲不自胜,好长一段时间,甚至提不起笔来为好友写一句哀悼之词,但是他仍强自挣扎,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料理后事的责任。
2、爱护国家财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身为班里最会画画的我,每次班里出黑板报,当然是一马当先,义不容辞!
4、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应该学会团结,这样才能立足社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5、保卫地球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6、保卫祖国边疆是哨卡战士义不容辞的责任。
7、三年同窗,我和小红成了"管鲍之交",现在她有困难,我当义不容辞,共同分担。
8、如果没有相互间的信任、支持与合作,就不会有一个优秀的集体和共同的荣誉,想着团队成员彼此信任带来的工作的收获,我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就得到一种升华,信任在团队中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要对得住这份信任不遗余力干好工作的不竭的动力。
9、爷爷一把鼻涕一把泪不计回报的把自己拉扯大,还要苦心孤诣,不辞劳苦的辛苦劳作供自己上学,去坟头给他老人家烧上几支香是义不容辞的。
10、文艺工作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抑恶扬善、扶正压邪不仅是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读音:yì
[yì]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3.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5.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7. 姓。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róng
[róng]
1. 包含,盛(
):容器。容量( )。容积。容纳。无地自容。2. 对人度量大:容忍。宽容。
3. 让,允许:容让。不容人说话。
4. 相貌,仪表,景象,状态:容止。容颜。容光。容貌。仪容。军容。市容。阵容。姿容。
5. 或许,也许:容或。
6. 姓。
读音:cí
[cí]
(1)(名)优美的语言:~令。
(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
(3)(动)告别:~行。
(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
(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
东汉时期,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大举进攻孙权与刘备。赤壁之战大败而归,经过休整又一次亲率大军南下伐吴。孙权召集群臣商议对策,谋士张昭认为必须联合刘备,请刘备出兵共同抗曹,刘备是东吴的女婿,抗曹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