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手舞脚
【拼音】: zhā shǒu wǔ jiǎo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注音】: ㄓㄚ ㄕㄡˇ ㄨˇ ㄐ一ㄠˇ
【简拼】: ZSWJ
【结构】: 联合式成语
【年代】: 近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动手动脚,形容手舞足蹈、毛毛草草的姿态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1回:“只见刘姥姥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
语法扎手舞脚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动手动脚。
示例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95回:“便进舱内将灯剔亮,见平山扎手舞脚于竹床之上。”
1、就在大家心中暗赞之时,萧易寒将右手变掌为爪,作势往上轻轻一抬,只见那壮汉随着他的动作,被扎手舞脚地凭空拎了起来。
读音:zā,zhā,zhá
[zhā]
[ zā ]1. 捆,缠束:扎辫子。扎腿。
2. 把儿,捆儿:一扎线。
[ zhā ]1. 刺:扎针。扎花。
2. 驻、扎:扎营。
3. 钻:扎猛子。
[ zhá ]1. 〔扎挣〕方言,勉强支持(“挣”读轻声)。
读音:shǒu
[shǒu]
(1)(名)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
(2)(动)拿着:人~一册。
(3)(形)小巧而便于拿的:~册|~折。
(4)(形)亲手:~抄。
(5)(~儿)量词;用于技能、本领:他真有两~。
(6)(名)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或做某种事的人:选~|能~。
读音:wǔ
[wǔ]
1.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
2. 耍弄:舞弊。舞文弄墨。
读音:jiǎo,jué
[jiǎo]
[ jiǎo ](1)(名)人或动物的肢体中,支撑身体接触地面的部分:赤脚、跺脚、马脚。
(2)(名)物体的基部、下端:墙脚、桌脚、山脚。
(3)(量)计算用脚踢、踹、踩等动作的单位:连踢三脚、踹了两脚、踩了一脚。
[ jué ]同“角(jué)”。现多用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