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有物
【拼音】: yán bì yǒu wù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注音】: 一ㄢˊ ㄅ一ˋ 一ㄡˇ ㄨˋ
【简拼】: YBYW
【结构】: 紧缩式成语
【年代】: 近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出处清·方苞《进〈四书〉〈文选〉表》:“故凡所录取,皆以发明义理,清真古雅,言必有物为宗。”
语法言必有物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或作文等。
1、奋飞的文章涉及范围比较广泛,但却做到了言必有物,尤其是都与正义有着或紧密或松散的联系。
2、张永是班级的语文课代表,不像班级里其他的男生那样轻浮毛躁,他平日里话不多,但言必有物。
3、“五四”以来,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一批仁人志士更是将白话文的“言必有物”提到文化革命的高度。
4、在浓春阁看完资料之后,流沙河写下了“文如其人先生才算真善美,言必有物后学免操假大空”二十二个字。[查字典造句www.chazidian.com]
读音:yán
[yán]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
读音:bì
[bì]
(1)(副)必定;必然:战~胜;攻~克|~经之路。
(2)(副)必须;一定要:事~躬亲。
读音:yǒu,yòu
[yǒu]
[ yǒu ]1. 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
2. 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
3. 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有学问。
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
7. 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
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
[ yòu ]1.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读音:wù
[wù]
(1)(名)东西:~品|宝~。
(2)(名)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
(3)(名)内容、实质:言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