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争之地
【拼音】: bì zhēng zhī dì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必爭之地
【注音】: ㄅ一ˋ ㄓㄥ ㄓ ㄉ一ˋ
【简拼】: BZZD
【结构】: 偏正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出处《周书王悦传》:“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
语法必争之地作宾语;指非常重要的地方。
示例钱钟书《围城》:“这乡镇绝非战略上必争之地,日本人唯一豪爽不吝啬的东西——炸弹——也不会浪费在这地方。”
1、山海关地处华北与东北的交通要冲,南临渤海,北依燕山,长城阻塞,雄关紧扼隘口,素有“榆关天险”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2、黄河岸边这片广袤平原,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曾发生过晋楚“城濮之战”、齐魏“孙庞斗智”、五代“刘桥之战”。
3、这里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襟江带湖,鱼米之乡,是兵家必争之地,无论从长远还是从眼前考虑,没有任何理由放弃这块版图。
4、位于中国河北省西北部,地处京、冀、晋、蒙四省市区交界处,是北京的北大门,也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重要的地理文化名城。
5、山寨时期的价格硬战及制造工艺细分,让华强北在滚滚而来的国际硬件复兴潮流中再次成了“香饽饽”,背靠华强北的深圳也成为了国际电子大鳄的必争之地。
6、花亭湖地处大别山南簏,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争烽火绵延千年。
7、雷江扼长江天险,居大别山之雄,吴头楚尾,交通鄂赣,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
8、它濒临瞿塘,虎视夔门,孤峰独峙,气象森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9、因此,这些丰产矿点通常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10、彭妍随着年末临近,各家银行也开始对各项业绩展开冲刺,而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信用卡市场也成为了银行业内必争之地。
读音:bì
[bì]
(1)(副)必定;必然:战~胜;攻~克|~经之路。
(2)(副)必须;一定要:事~躬亲。
读音:zhēng
[zhēng]
1.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争夺。竞争。争长论短。
2. 力求实现:争取。争气。争胜。
3. 方言,差,欠:总数还争多少?
4.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争不。争知。争奈。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dì,de
[dì]
[ dì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10. 底子:质地。
[ de ]1.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东魏被北齐取代,与西魏的战争连绵不断。西魏宇文泰巩固东边疆土后就派大将王悦率军攻占汉中。汉中城主杨贤投诚。王悦派人飞报达奚武说取汉中后要攻占白马城,那是必争之地,白马能取下就能断蜀兵的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