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袖而起
【拼音】: fú xiù ér qǐ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注音】: ㄈㄨˊ ㄒ一ㄡˋ ㄦˊ ㄑ一ˇ
【简拼】: FXEQ
【结构】: 偏正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形容很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操先见张松人物猥琐,五分不喜;又闻语言冲撞,遂拂袖而起,转入后堂。”
语法拂袖而起作谓语;用于发怒时。
1、气恼之下不由拂袖而起,也不顾什么礼仪,气冲冲地走出银安殿,也不回住处,更不寻车马,便安步当车走出行宫,到了街上,见到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这才舒了一口气。
2、宋义也被说的难受之极,拂袖而起,说道“那就多谢武信裙的好意了,我去准备下,明天就出使齐国!告辞了!”。
3、白衣女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只见她拂袖而起,冷声对孟君愉叱道令弟不只球技低下,人品更是不堪,简直侮辱蹴鞠这项运动。
4、朱贵拂袖而起,正色说道做生意讲究的是诚信,我既然签了契约,收了钱,交易就算完成,断无反悔之意。
5、旋即拂袖而起,璀璨的星辰之力环绕周身,追着陆悠然而去。
6、声色俱厉的批评了王宣之一顿,最后才拂袖而起,长叹一声,仿佛对这个侄子失望之极。
7、萧逸拂袖而起,审遇使了个眼色,立时有小厮过来拦住。
8、丢下酒碗,彭和尚拂袖而起,刘兄弟,我们就此别过。
9、说着,张仲坚竟是要拂袖而起,做出拒客的姿态。
10、苏广拂袖而起,就要和柳妍离去。
读音:fú,bì
[fú]
[ fú ]1. 拭,掸去:拂拭。拂尘。
2. 轻轻擦过:拂晓。春风拂面。微风拂煦。
3. 甩动,抖动:拂袖而去。
4. 违背,不顺:忠言拂耳。拂逆。
[ bì ]1. 古同“弼”,辅助。
读音:xiù
[xiù]
(1)(名)(~子;~儿)衣服套在胳膊上的筒状部分:~标|~管|~口|~头|~子。
(2)(动)藏在袖子里:~着手|~手旁观。
读音:ér
[ér]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读音:qǐ
[qǐ]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起床。起立。起居。起夜。
2. 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运。起跑。
3. 开始:起始。起码(最低限度,最低的)。起步。起初。起讫。起源。
4. 拔出,取出:起锚。起获。
5. 领取(凭证):起护照。
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起伏。起劲。起色。
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起风。起腻。起敬。起疑。起义。起诉。
8. 长出:起痱子。
9. 拟定:起草。
10. 建造,建立:起房子。白手起家。
11. 群,组,批:一起(一块儿)。
12. 量词,指件,宗:一起案件。
13. 自,从:起小儿就淘气。
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起。掀起。兴(
)起。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起来。
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起。经得起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