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口无言
【拼音】: bì kǒu wú yán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閉口無言
【注音】: ㄅ一ˋ ㄎㄡˇ ㄨˊ 一ㄢˊ
【简拼】: BKWY
【结构】: 联合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闭住嘴巴不言语。形容对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自己觉得理亏而无话可讲时的情态。参见“闭口不言”。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四回:“关胜连忙答礼,闭口无言,手脚无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五回:“一席话说得朱博如闭口无言,只得别去。”
语法闭口无言作谓语、状语;指沉默。
示例刘家父女只剩了彼此瞪着,已无话可讲;祥子是闭口无言。老舍《骆驼祥子》十五
1、你因敌人的缘故,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了能力,使仇敌和报仇的,闭口无言。
2、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直到他闭口无言。
3、对那些无聊的争论,他常常闭口无言,概不参与。
4、它让人觉得惊奇,不是分离的,异常的,和使人闭口无言。
5、因惧怕大众,又因宗族藐视我使我惊恐,以致闭口无言,杜门不出。
6、如此,贫苦的人获得希望,邪恶将闭口无言。
7、正义的人看见了,就欢喜;但所有邪恶的人都必闭口无言。
8、他扪当着百姓,在这话上得不着把柄。又希奇他的应对,就闭口无言了。
9、因为这原是天主的旨意:要你们行善,使那些愚蒙无知的人,闭口无言。
10、他们当着百姓,在这话上得不着把柄,又希奇他的应对,就闭口无言了。
读音:bì
[bì]
(1)(动)关;合:~门|~口无言|~关锁国|~门思过|~月羞花。
(2)(动)堵塞不通:~气|~塞。
读音:kǒu
[kǒu]
(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
(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
(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
(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
(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
(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
(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
(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
读音:wú,mó
[wú]
[ wú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 mó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读音:yán
[yán]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