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而冠者
【拼音】: hǔ ér guān zhě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简拼】: HEGZ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冠:帽子。穿衣戴帽的老虎。比喻凶残如虎之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齐王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
1、刘文典是国学大师,但他能名闻全国,却始于他对“虎而冠者”的蒋介石的顶撞。
2、时恰“虎而冠者”蒋介石抵安庆,见到此情此景十分恼怒,认为安徽学风不正,学潮嚣张是共产党活动猖獗的反映,决心严惩。[www。chazidian。com/zj-138203/造句]
读音:hǔ
[hǔ]
读音:ér
[ér]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读音:guān,guàn
[guān]
[ guān ]1. 帽子: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
2.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
[ guàn ]1. 把帽子戴在头上:沐猴而冠。
2.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冠军。
3. 姓。
读音:zhě
[zhě]
(1)(助)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或带有形容词或动词的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黄须~|卖柑~|符合标准~。
(2)(助)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文艺工作~|共产主义~。
(3)(助)〈书〉用在“二、三、数”等数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几件事物:二~必居其一|两~缺一不可。
(4)(助)〈书〉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风~;空气流动而成。
(5)(助)用在句尾表示命令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路上小心在意~!
(6)(代)同“这”(多见于早期白话):~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