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奉公
【拼音】: kè jǐ fèng gōng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剋己奉公
【注音】: ㄎㄜˋ ㄐ一ˇ ㄈㄥˋ ㄍㄨㄥ
【简拼】: KJFG
【结构】: 联合式成语
【正音】: 克;不能读作“kē”。
【辩形】: 克己奉公和“奉公守法”、“大公无私”;都含有“以公事为重”的意思。但克己奉公偏重在“克己”;“奉公守法”偏重在“守法”;“大公无私”偏重在“无私”。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1、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
2、文明需有文明的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克己奉公的无私精神,经世致用的责任精神,服务社会的人文精神,刚柔并济的辩证精神,博采众长的包容精神。
3、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克己奉公。
4、克己奉公一尘不染两袖清风永垂不朽顶天立地豁达大度兢兢业业。
5、江城子在他们心里的形象,被勾勒成了一尊活阎王,便是那种不苟言笑,正义凛然,清正廉洁,严己律人,克己奉公,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的狠角色。
6、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人。
7、他清正廉洁,作风民主,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克己奉公,宽厚待人,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
8、大禹头戴笠帽,亲执耒锸,劳身焦思,过家门而不入,实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坚毅不屈、艰苦奋斗、克己奉公之形象,值永续铭记。
9、上个世纪的当官的是克己奉公,两袖清风。而现在的官是自己盆满钵满,一肚子酒精。
10、天帝对我们的心情,足以让我们满足了,所以我们要克己奉公才是。
读音:kè
[kè]
(1)(动)攻破;攻下据点;战胜。
(2)(动)能:~勤~俭|不~分身。
(3)(动)克服;克制:~己|以柔~刚。
(4)(动)消化:~食。
(5)(动)严格限定(期限):~期动工|~日完成。也作“刻”。另见kēi。
(6)(量)公制重量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旧称公分。
(7)藏语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斤。也是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读音:jǐ
[jǐ]
(1)(代)自己:舍~为人|坚持~见。
(2)(名)天干的第六位。参见〔干支〕。
读音:fèng
[fèng]
(1)(动)给;献给(多指对上级或长辈):~上新书一册。
(2)(动)接受(多指上级或长辈):~到命令。
(3)(形)尊重:崇~|~为圭臬。
(4)(名)信仰:素~佛教。
(5)(动)侍侯:~养|侍~。
(6)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托|~陪|~劝|~告。
(7)(Fènɡ)姓。
读音:gōng
[gōng]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
(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
(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
(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
(6)(名)公事;公务:办~|~余。
(7)(Gōnɡ)姓。
(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
(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
(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
(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
祭遵,字弟孙,东汉初年颍阳人。祭遵从小喜欢读书,知书达理,虽然出身豪门,但生活非常俭朴。公元24年,刘秀攻打颍阳一带,祭遵去投奔他,被刘秀收为门下吏。后随军转战河北,当了军中的执法官,负责军营的法令。任职中,他执法严明,不循私情,为大家所称道。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后,依法把这小侍从处以死刑。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想祭遵竟敢处罚他身边的人,欲降罪于祭遵。但马上有人来劝谏刘秀说:“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对。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刘秀听了觉得有理。后来,非但没有治罪于祭遵,还封他为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人。他生活十分俭朴,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即使在安排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装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阳草草下葬就可以了。祭遵死后多年,汉光武帝刘秀仍对他的克己奉公精神十分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