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传六耳
【拼音】: fǎ bù chuán liù ěr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字数】: 五字成语
【繁体】: 灋不傳六耳
【注音】: ㄈㄚˇ ㄅㄨˋ ㄔㄨㄢˊ ㄌ一ㄡˋ ㄦˇ
【简拼】: FBCLE
【结构】: 主谓式成语
【年代】: 近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指极端秘密,不能让第三者知道。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这话可法不传六耳。”
语法法不传六耳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示例佛门有句话,法不传六耳。大师父总该知道。《花城》1981年第4期
1、法不传六耳,陶应的练兵之法,又如何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宣扬?
2、最多三月,三个月之内,你若不能筑基,就给我滚得远远的,别想我再教你什么,法不传六耳,我龙施不教蠢人!
3、法不传六耳!“这猴子该不会是那六耳猕猴?”。
4、不是,法不传六耳,当然要选个人少的地方教你了,山里人烟稀少,正是练武的绝佳场地。
5、‘法不传六耳,这个法只是口传心授,不会有经书,也不可以有经书。
6、呃,这个,法不传六耳,云公主可否回避一下?
7、法不传六耳,更何况异想术乃是天赋,他都是尚未如何掌握,也无法去传授他人。
8、虽然修道界之中向来是对于法诀相当看重,素有法不传六耳之说。
9、《一剑求败》作者法不传六耳已经更新了最新章节我变成了男人。
10、那就好办了,法不传六耳,记住我的话。
读音:fǎ
[fǎ]
(1)(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强制遵守的法律、指令、条例等行为规则的总称:宪~。
(2)(名)方法、方式:写~。
(3)(名)标准样子;可以模仿的:取~。
(4)(名)佛教的教义;也泛指佛教和道教的:~术。
(5)姓。
(6)(动)效法:~后王。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chuán,zhuàn
[chuán]
[ chuán ]1. 转(zhuǎn )授,递:传递。传输。传戒。传统。言传身教。
2. 推广,散布:宣传。流传。传名。传奇(a.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b.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c.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 zhuàn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传。《左传》。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传。自传。纪传。传记。传略。树碑立传。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传》。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传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读音:liù
[liù]
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六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六甲。六艺(a.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b.六经)。六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六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六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六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六朝(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六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言诗。六弦琴。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
读音:ěr
[ěr]
(1)(名)人和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朵。
(2)(名)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
(3)(形)位置在两旁的:~房。
(4)文言助词;罢了:技止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