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血刃
【拼音】: bīng bù xuè rèn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兵不血刄
【注音】: ㄅ一ㄥ ㄅㄨˋ ㄒㄩㄝˋ ㄖㄣˋ
【简拼】: BBXR
【结构】: 紧缩式成语
【正音】: 血;不能读作“xiě”。
【辩形】: 刃;不能写作“刀”。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1、微笑里兵不血刃的较量,见面时握手问候,背地里使绊子让你栽跟头,还让你哭笑不得连冤都喊不出来;……百合溪流动的波涛正演绎着一支不和谐的变奏曲……
2、若想兵不血刃,攻城掠地,就得趁此夜黑风高、敌人不备时加以突击。
3、希望不承受巨大的内部阻力也不遭受巨额损失,就兵不血刃得将银行分拆成几个部分,这种想法是很难实现的。
4、雄材大略的周世宗于显德六年北伐,兵不血刃而收三关,契丹震恐,仓皇北遁,“幽云十六州”。
5、几十年来,政府官员们拒绝对这些贫民窟尽义务,然后当贩毒团伙建起了武器库,警察想兵不血刃地进入就更加困难了。
6、他们卧薪尝胆,逐鹿大洋,检验新装备各种条件下的战斗性能参数变化,千万次不耐其烦地进行实弹演练确保剑锋出鞘,兵不血刃。
7、我军把城市包围起来,获得兵不血刃的胜利。
8、解放军开进北平,兵不血刃,和平解放了这个城市。
9、由於敌人军心涣散,联军兵不血刃,收復了好几座城市。
10、战斗冲锋号刚一吹响,守城一方就出城投降,攻城一方兵不血刃地取得了一场胜利!
读音:bīng
[bīng]
(1)(名)兵器:短~相接|秣马厉~。
(2)(名)军人;军队:工农~|~种|骑~。
(3)(名)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
(4)(名)关于军事或战争:~法|纸上谈~。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xiě,xuè
[xuè]
[ xuè ]1.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2.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
3. 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 xiě ]1.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读音:rèn
[rèn]
(1)(名)(~儿)刀剪等的锋利部分;刀口:刀~。
(2)(名)刀:利~|白~战。
(3)(动)用刀杀:手~奸贼。
东晋的屯骑校尉郭默作战勇敢,曾与后赵的建立者石勒等作过战,石勒等都很怕他。但此人一贯骄横跋扈,把谁都不放在眼里,有一次因为泄私愤竟然杀死了平南将军刘胤。事后,还大胆伪造诏书,诬谄刘胤谋反,向各州郡通报。这件事暴露后宰相王导怕朝廷无力惩处他,不但不向他问罪,反而加封他的官职。陶侃知道这件事后,一方面上书朝廷请求讨伐郭默,一方面写信给王导,要求他采取果断措施。信中有两句话写得非常有力:“郭默杀害州官,朝廷就任命他当州官。难道他杀害宰相,也就让他当宰相不成!”王导读了这封信,受到很大的触动,便派了陶侃率军去讨伐郭默。郭默深知陶侃领兵作战十分厉害,听说他亲自来讨伐,非常焦急,打算率军离开江州南下。但陶侃出兵神速,郭默还未离城,陶侃的大军就已经将江州团团围住。郭默想固守城池,但又知道自己不是陶侃对手,怕城破后难逃性命;想开城门投降,又怕朝廷要杀他的头,真是左右为难。他手下的一名叛将见大势已去,将他逮捕后开城门投降。陶侃终于不战而取得胜利,平定了这次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