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千里
【拼音】: liú xuè qiān lǐ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流血千裏
【注音】: ㄌ一ㄡˊ ㄒㄩㄝˋ ㄑ一ㄢ ㄌ一ˇ
【简拼】: LXQL
【结构】: 补充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解释形容死伤非常多。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语法流血千里作谓语、定语;用于战争灾难等。
示例清·黄宗羲《诸敬槐先生八十寿序》:“故镆铘之藏于中者,今而流血千里矣。”
1、财富?这些都不能,要知道,强者一怒,可不是简单的流血千里,而是山岳崩塌,大江倒流,甚至还有虚空破碎。
2、只见一团磅礴剑气激射而出,城外霎时飞砂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哮其中,晋国兵马大乱,片刻之后,旌旗仆地,流血千里,全军覆没……
3、他,拊掌之间雪花漫天冰封连城流血千里,却不如她封起的情。
4、天地不仁,是以万物为刍狗,秦帝不仁,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5、人心险恶利如刀锋,以大地为砧板,任万物为鱼肉,流血千里成血河,染尽苍茫大地。
6、嗯!也好,这事不能等闲视之,玄天境修为的噬魂幽魔如果当真破封,那将流血千里,万里白骨,后果不堪设想。
7、流血千里帝王路,执手半生红颜误。铁与血,爱与仇,是非千古事,得失两心知。一对开国帝后的传奇,一幅乱世风云的画卷,于繁华尽处徐徐展开……寐语者
8、有何顾及的,不过布衣之怒尔,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却不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9、强者一怒,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10、这是养身七重之间的高手在碰撞,每一次交手,都像是两个大国交战,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浩瀚肃杀之气洪水一样滚涌了出来。
读音:liú
[liú]
(1)(动)水流动。(动)液体移动;流动
(2)(动)水流动。(动)移动不定
(3)(动)水流动。(动)流传;传播
(4)(动)水流动。(动)向坏的方面转变
(5)(动)水流动。(动)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辽远地区去
(6)(动)水流动。(名)指江河的流水
(7)(动)水流动。(名)像水流的东西
(8)(动)水流动。(名)品类;等级
读音:xiě,xuè
[xuè]
[ xuè ]1.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2.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
3. 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 xiě ]1.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读音:qiān
[qiān]
(1)(数)数目;十个百。
(2)(形)比喻很多:~方百计。
读音:lǐ
[lǐ]
1.(~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儿。衣服~儿。这面是~儿,那面是面儿。
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屋。~圈。往~走。
3.街坊:邻~。~弄。
4.家乡:故~。乡~。
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6.姓。
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