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羹冷炙
【拼音】: cán gēng lěng zhì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殘羹冷炙
【注音】: ㄘㄢˊ ㄍㄥ ㄌㄥˇ ㄓˋ
【简拼】: CGLZ
【结构】: 联合式成语
【正音】: 炙;不能读作“jiǔ”。
【辩形】: 炙;不能写作“灸”。
【年代】: 近代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1、旧社会的帮工,只能靠主子的残羹冷炙过日子。
2、对花栗鼠和土拨鼠而言也是如此,它们出来和人类玩耍,有时候带走露营地或游戏地带人们的残羹冷炙。
3、从赫托收集的很多哺乳动物骨骼上都有石制工具留下的切痕,但我们不知道这些动物是被赫托人猎杀的还是被其他食肉动物杀死后留给赫托人的残羹冷炙。
4、传说中乞儿烩煮富家残羹冷炙的故事虽未必可信,但佛跳墙的烹制特色在于各位分制,最后汇聚而隔水蒸煮;同样的素材同锅烹煮,却效果全异。
5、桌上是一顿美餐的残羹冷炙,这顿美餐是前天洗劫镇上所有的商店后得到的。
6、解放前,爷爷给地主当长工,吃的是残羹冷炙,睡的是潮湿的地铺,以致熬坏了身体。
7、穷人住在城市垃圾场,盖起了所谓的胡佛村,甚至为争夺餐馆丢弃的残羹冷炙大打出手。
8、那年灾荒,父亲去世了,我们生活无着,只好到大户人家打杂,讨一点残羹冷炙勉强度日。
9、目前只有乞丐和拾荒者才去检索垃圾,靠挑出的残羹冷炙为食,贩卖回收瓶谋生。
10、侍者把残羹冷炙倒入泔脚桶里。
读音:cán
[cán]
(1)(形)不完整;残缺:这部书很好;可惜~了。
(2)(形)剩余的;将尽的:~冬|~敌|风卷~云。
(3)(形)伤害;毁坏:摧~。
(4)(形)凶恶:~忍|~酷。
读音:gēng
[gēng]
(名)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
读音:lěng
[lěng]
(1)(形)温度低;感觉温度低
(2)(动)〈方〉使冷(多指食物)
(3)(形)不热情;不温和
(4)(形)寂静;不热闹
(5)(形)生僻;少见的
(6)(形)不受欢迎的;没人过问的
(7)(形)乘人不备的;暗中的;突然的
(8)(Lěnɡ)姓。
读音:zhì
[zhì]
(1)(动)烧、烤
(2)(名)〈书〉烤熟的肉:脍~人口。
北齐文学家颜之推学识渊博,他作书《颜氏家训》,宣扬儒家思想为立身之道,他认为不要因为有点称赞就去受权贵的驱使,地位低下受到权贵施舍残杯冷炙的屈辱,而权贵并不会给你一官半职,相反只会沦为权贵娱乐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