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安物阜
【拼音】: mín ān wù fù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注音】: ㄇ一ㄣˊ ㄢ ㄨˋ ㄈㄨˋ
【简拼】: MAWF
【结构】: 联合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解释阜:多。社会安定,物资丰富。形容太平盛世的景象。
出处明 朱有炖《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民安物阜。”
语法民安物阜作宾语、定语;指社会状况。
示例天下和乐,四海人又安。虽未敢谓家给人足,俗易风移,而欲使民安物阜之心,始终如一。(《清史稿·圣祖纪三》)
近义词 民康物阜
1、西岐之境,乃道德之乡,无兵戈用武之扰,民安物阜,讼减官清。
2、至昊天界,有国名光严妙乐国,其国王名净德时王,妻宝月光王后,惟以仁慈侧隐加之国人,躬行五岭未尝少懈,直使民安物阜灾害不兴。
3、在人界,有个叫光严妙乐的国家,国王叫做净德王,其王治国民安物阜灾害不兴。
4、现在我国也算是民安物阜,百姓安居乐业,人口也是急速增长啊。
5、天弘帝国,经过数代帝王励精图治,民安物阜,兵强马壮,已是空前强盛。
6、你即知如今怪物横行,但此地却为何民安物阜?难道,是怪物绕行了吗?
7、西岐之境,乃道德之乡,无兵戈用武之扰,民安物阜,讼减官清。(www。chazidian。com/zj-2535/造句网)
8、天下和乐,四海人又安。虽未敢谓家给人足,俗易风移,而欲使民安物阜之心,始终如一。◎《清史稿·圣祖纪三》
读音:mín
[mín]
(1)(名)人民:~办|~变|~兵|吊~代罪|劳~伤财|全~皆兵。
(2)(名)某族的人:藏~|回~。
(3)(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农~|渔~|牧~。
(4)(名)民间:~歌|~谣。
(5)(名)非军人;非军事的:军~团结|拥政爱~。
读音:ān
[ān]
(1)(形)安定:心神不~。
(2)(动)使安定(多指心情):~民。
(3)(形)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之若泰。
(4)(形)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
(5)(动)使有合适的位置:~插|~顿。
(6)(动)安装;设立:~电灯。
(7)(动)加上:~罪名。
(8)(动)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的什么心?
(9)姓。
(10)〈书〉疑问代词。问处所或表示反问:而今~在|~能若无其事?
(11)(量)安培的简称。
读音:wù
[wù]
(1)(名)东西:~品|宝~。
(2)(名)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
(3)(名)内容、实质:言之有~。
读音:fù
[fù]
1.土山。
2.(物资)多:物~民丰。
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