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蹄蹑脚
【拼音】: qiāo tí niè jiǎo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蹺蹄躡腳
【注音】: ㄑㄧㄠ ㄊㄧˊ ㄋㄧㄝ ˋ ㄐㄧㄠˇ
【简拼】: QTNJ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亦作“蹻蹄躡脚”。亦作“蹻蹄輦脚”。谓脚步轻抬轻放。
读音:qiāo
[qiāo]
(1)(动)抬起(腿);竖起(指头):~腿|~起拇指。
(2)(动)脚后跟抬起、脚尖着地:~脚。
(3)(名)高跷。
读音:tí
[tí]
(名)马、牛、羊等动物生在趾端的角质物;也指具有这种角质物的脚:~子|~儿。
读音:niè
[niè]
(1)(动)放轻(脚步):~手~脚。
(2)(动)追随:~踪。
(3)(动)〈书〉踩:~足其间(参加进去)。
读音:jiǎo,jué
[jiǎo]
[ jiǎo ](1)(名)人或动物的肢体中,支撑身体接触地面的部分:赤脚、跺脚、马脚。
(2)(名)物体的基部、下端:墙脚、桌脚、山脚。
(3)(量)计算用脚踢、踹、踩等动作的单位:连踢三脚、踹了两脚、踩了一脚。
[ jué ]同“角(jué)”。现多用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