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怒而不敢言
【拼音】: 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六字成语
【注音】: ㄍㄢˇ ㄋㄨˋ ㄦˊ ㄅㄨˋ ㄍㄢˇ 一ㄢˊ
【简拼】: GNEBGY
【结构】: 联合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出处唐杜牧《阿房宫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语法敢怒而不敢言复句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分句;指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示例李忠见鲁达凶猛,敢怒而不敢言,只得陪笑道,好性急的人。(明 施耐庵《水浒》第三回)
1、村官们到处横行霸道,村民们敢怒而不敢言。
2、白灵班敢怒而不敢言,也让他们养成了一直以来,对白灵班学徒骄横跋扈的习惯。
3、那些不法地主一面在干部和群众之间进行挑拨离间,一面采取高压手段迫使群众敢怒而不敢言。
4、面对这些伪警察的恶行,群众敢怒而不敢言。
5、我想要见义勇为抱打不平,喝止他的丑陋罪行,又怕自己势孤力薄争打不赢,只好偃旗息鼓敢怒而不敢言,眼巴巴地看着那工人逞凶肆虐荼毒生灵。
6、更是气得胡须颤动,敢怒而不敢言。
7、康介白见候车室的贼人带着七八个流氓踏挤乘客而来,被踏挤的乘客敢怒而不敢言,其他乘客唯恐躲让不及,很快流氓们到了面前。
8、奴隶们敢怒而不敢言,只好忿恨地瞟向袁伦与强森两人。
9、对于他的胡作非为,人们敢怒而不敢言。
10、旧社会的农民敢怒而不敢言,只有安分守己。
读音:gǎn
[gǎn]
(1)(形)有勇气;有胆量:勇~|果~。
(2)(形)表示有胆量做某种事情:~作~为|~想|~说|~干。
(3)(形)助动词;表示有把握做某种判断:我不~说他究竟哪一天来。
(4)(形)〈书〉谦辞;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问|~请|~烦。
读音:nù
[nù]
(1)(形)生气;愤怒
(2)(形)形容气势很盛:~放|~潮。
读音:ér
[ér]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gǎn
[gǎn]
(1)(形)有勇气;有胆量:勇~|果~。
(2)(形)表示有胆量做某种事情:~作~为|~想|~说|~干。
(3)(形)助动词;表示有把握做某种判断:我不~说他究竟哪一天来。
(4)(形)〈书〉谦辞;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问|~请|~烦。
读音:yán
[yán]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