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龙刍狗
【拼音】: tǔ lóng chú gǒu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土龍芻狗
【注音】: ㄊㄨˇ ㄌㄨㄥˊ ㄔㄨˊ ㄍㄡˇ
【简拼】: TLCG
【结构】: 联合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解释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蜀志 杜微传》:“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语法土龙刍狗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1、今日见了,才知青城掌门是沐猴而冠,青天宗主是土龙刍狗!
2、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3、也急忙左手使招‘土鸡瓦犬’,右手使招‘土龙刍狗’。(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土龙刍狗造句)
4、也急忙左手使招‘土鸡瓦犬’,右手使招‘土龙刍狗’。(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
读音:tǔ
[tǔ]
(1)(名)泥土;土壤
(2)(名)土地。
(3)(副)本地的;地方的:~特产|~俗。
(4)(名)指我国民间沿用的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设备、产品、人员等:~方|~招儿。
(5)(形)不合潮流;不开通:~气。
(6)(名)未熬制的鸦片:烟~。
(7)姓。
读音:lóng
[lóng]
(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
(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
(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4)(名)(Lónɡ)姓。
读音:chú
[chú]
(1)(名)喂牲畜的草:反~。
(2)(动)割草:~牧田中。
读音:gǒu
[gǒu]
(名)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一种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