睚眦之隙
【拼音】: yá zì zhī xì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睚眥之隙
【注音】: 一ㄚˊ ㄗˋ ㄓ ㄒ一ˋ
【简拼】: YZZX
【结构】: 偏正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1、公前屠陷王城,杀戮大臣,今争睚眦之隙,以成千钧之雠。
2、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协众,睚眦之隙必扳,人不自保。
3、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睚眦之隙必报,人不自保。【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网睚眦之隙造句】
读音:yá
[yá]
(名)〈书〉眼角。
读音:zì
[zì]
(名)上下眼睑的接合处;靠近鼻子的叫内眦;靠近两鬓的叫外眦。通称眼角。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xì
[xì]
(1)(名)缝隙;裂缝:门~|云~。
(2)(名)(地区、时间)空闲:~地|空~|农~(农闲)。
(3)(名)漏洞;机会:无~可乘。
(4)(名)(感情上的)裂痕: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