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言举人
【拼音】: yǐ yán jǔ rén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以言舉人
【注音】: 一ˇ 一ㄢˊ ㄐㄨˇ ㄖㄣˊ
【简拼】: YYJR
【结构】: 偏正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文学]议论称诵,窃商赐之辞;刺讥言治,过管晏之才。心卑卿相,志小万乘。及授之政,昏乱不治。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此其所以多不称举。”
语法以言举人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1、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万事以和为贵,退一步海阔天空,尊老爱幼,礼貌待人。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共建文明社会从自我做起!
4、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5、皇上说,虽书中人品不同,议论各异,孔子云,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6、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7、别人分而不争,群而不党,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
8、所以,不要乱引用名人讲的话,就像我谈到不以言废人,不以言举人,不要把人跟言混在一起。
9、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3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0、(3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3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读音:yǐ
[yǐ]
(1)(介)用;拿;按:~少胜多|喻之~理。
(2)(介)依:~次就座。
(3)(介)因:何~知之?
(4)(介)表示目的:~待时机。
(5)(介)〈书〉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书〉(连)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
(7)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黄河~北|九年~前。
读音:yán
[yán]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
读音:jǔ
[jǔ]
(1)(动)往上托;往上伸:~重|~手|高~着红旗。
(2)(动)举动:义~|壮~|一~一动|一~两得。
(3)(动)兴起:义~|~兵|~火。
(4)(动)〈书〉生(孩子):~一男。
(5)(动)推选;选举:推~代表|公~他做学习组长。
(6)(名)举人的简称:中~|武~。
(7)(动)提出:~例。
(8)(副)〈书〉全:~座(所有在座的人)|~国欢腾|~世闻名。
读音:rén
[rén]
(1)(名)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女~|~们|~类。
(2)(名)每人;一般人:~手一册|~所共知。
(3)(名)指成年人:长大成~。
(4)(名)指某种人:工~|军~|主~|介绍~。
(5)(名)别人:~云亦云|待~诚恳。
(6)(名)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这个同志~很好|他~老实。
(7)(名)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不大舒服。
(8)(名)指人手、人材:我们这里正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