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惧谗
当前位置:首页 古诗 李白 惧谗

惧谗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复制
èr táo shā sān shì
jiǎ jiàn shuāng
shuāng huā jìng chūn fāng
wèi shū xìn zhèng xiù
yǎn mèi duì huái 怀 wáng
huò qiǎo yán
zhū yán chéng shāng
xíng jiāng tuán shàn
chóu rén cháng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更多

年代唐代

收录作品1000首

此诗多用典故。首联“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用《晏子春秋》典故。相传齐国的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位武将,力能博虎,勇冠三军。而齐国一代名相晏婴,则主张以礼治国。有一天,他路过三人面前,未能得到应有的尊敬,就进谗言于齐景公,以“二桃奖励三勇士”之计,引起争端,致使三人自相残杀而亡。后来,诸葛亮写下一首《梁甫吟》:“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由此,诗人感叹:齐相二桃杀三士,不料假言剑如霜。次联“众女妒蛾眉,双花竞春芳”,用《左传》典故。春秋时期,齐僖公两个女儿宣姜和文姜都是绝色佳人。据说,宣姜被卫宣公姬晋看到后,竟然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原想招作儿媳,结果却占为己有。因而,待字闺中的文姜,美名远扬,各地诸侯纷纷前往齐国攀亲。在众多追求者中,文姜选中了郑国世子姬忽。那姬忽天生玉树临风,且行端礼正。于是,齐、郑两国为这一对儿女缔结下秦晋之好。谁知,姬忽听信谗言,忽然作出了退婚之举。人问其故,他回答:郑国弱小,齐国强大,公主非吾偶。(《左传·桓公六年》:“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就这样,一句谗言,终结了一段美好姻缘。到头来,齐僖公以政治联姻的方式,把文姜嫁给了鲁桓公姬轨。《诗经》中有许多有关文姜之诗。如《郑风·有女同车》《齐风·南山》《齐风·载驱》《齐风·敝笱》《卫风·硕人》等。然而,正是这样一位绝代佳人,遭到了“众女妒蛾眉”的种种谗言,纵然“双花竞春芳”,事实上却充满了波折、恩怨与非议。接着两联“魏姝信郑袖,掩袂对怀王。一惑巧言子,朱颜成死伤”,用《韩非子·内储》典故。战国时期,魏哀王魏政送给楚怀王熊槐一位美人,颇得宠信。夫人郑袖妒火中烧,却做出了比楚怀王还要疼爱美人的姿态,与其亲近,不时送上一些衣服玩器,并告知大王的生活习惯。魏美人由此对夫人产生了诸多好感。一天,郑袖告知她:“大王非常喜欢你,但不怎么喜欢你的鼻子。”魏美人不知如何应对。郑袖提醒她:“你只要见到大王‘常掩鼻’,则大王就会永远喜欢你。”魏美人信以为真,从此见到楚怀王,常常掩鼻而行。楚怀王心中诧异,询问夫人郑袖怎么回事。郑袖说不知道。楚怀王不信,进一步逼问。郑袖这才送出谗言:“大王,我听她常对别人说,大王有口臭,必须掩鼻方能忍受。”楚怀王一听,心中大怒,遂令人割掉魏女的鼻子。那郑袖早已关照好楚怀王身边的御者:“大王有言,必可从命。”御者当即揄刀,劓去了魏美人的鼻子。有关此事,白居易也曾写有一首《天可度》:“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诗人借用此典,警喻后人。末联“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是化用班婕妤的《团扇诗》:“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意思是夏天人们用扇子,到了秋天就随手仍在箱子里,曾经的恩情中道绝分,凄凄惨惨使人愁肠百结。原诗是形容爱情的,这里化用来比喻和君王的关系。

这首诗引用了四则“谗言杀人”的典故,最后落在班婕妤的“泣团扇”上,使人阅后产生一种强烈的“惧谗”之心。诗中举晏子二桃杀三士,魏妹惑于郑袖被刑二典,说明妒之危害极大。最后用班婕妤《怨歌行》之意,表达出被谗言所害,亦将有“泣团扇”的忧虑。这首小诗,回响出振聋发聩的“戚戚愁人肠”的历史颤音。

惧谗翻译

注释
1、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
相传:齐国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位武将。晏婴路过三人面前,未能得到应有的尊敬。就进谗言于齐景公,以“二桃奖励三勇士”之计,引起争端,致使三人自相残杀而亡。(语出《晏子春秋·谏下二》)
2、众女妒蛾眉,双花竞春芳。
峨眉指文姜, 先秦 · 左丘明 《 左传 ·桓公六年》:“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
3、魏姝信郑袖,掩袂对怀王。
据《 韩非 子·内储》记载:战国时期,楚怀王的一位美人,颇得宠信。夫人郑袖告诉她:“大王非常喜欢你,但不怎么喜欢你的鼻子。你只要见到大王‘常掩鼻’,则大王就会永远喜欢你。”魏美人从此见到大王,常常掩鼻而行。楚怀王心中诧异,郑袖送出谗言:“她常对别人说,大王有口臭,必须掩鼻方能忍受。”楚怀王大怒,遂令人割掉魏女的鼻子。
4、一惑巧言子,朱颜成死伤。
据《 汉书 45卷·江允传》中记载:江充,字次倩。与太子刘据结怨。江充惟恐遭太子所诛,便借“巫蛊”事件,谗言太子有牵连。刘据惊悉此事,抓住江充,一刀斩了。宦官向汉武帝禀报:太子造反。 刘彻 大怒,出兵平乱。太子兵败,悬梁自尽。诗人借用此典,警喻后人。
5、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
这是引用班婕妤的《团扇诗》中:“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注释译文
齐国丞相晏婴仅用两桃就杀死了三个有威胁的武臣,那会比用锋利如霜的剑杀伤力小呢?
美丽的娥眉女子总被妒忌,挑拨最美丽的两个女人互相倾轧,就如同让两朵最美丽的鲜花互相斗艳。
魏姝相信了楚王妻子郑袖的话,掩鼻而得罪楚王,结果打入冷宫。
一但被花言巧语迷惑,红颜顿时失去光彩,或死或伤或冷落。
结果必然是对秋扇而叹风凉不用,终日哭泣愁断肠。

李白其他诗词

唐代诗词更多 >>

推荐诗词

相关诗人

上一首:广陵赠别

下一首:天马歌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