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儋耳
当前位置:首页 古诗 苏轼 儋耳

儋耳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复制
shōu wēi kāi
chuí tiān yún duān xià
kuài xióng fēng hǎi shàng lái
lǎo fēng suì
chú shū fàng zhú chén huí
cán nián bǎo fàn dōng lǎo
néng zhuān wàn shì huī

作者介绍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更多

年代宋代

收录作品1000首

  儋(dān)耳,在今广东海南岛儋县西北,传说古时候那里居住过耳朵下垂的部族叫儋耳国,汉武帝时即在此处设置儋耳郡,这就是地名的来历。苏轼虽然不赞成王安石的改革,但却有些革新思想,所以也遭到保守派的排斥;于宋哲宗绍圣四年(一o九七)被贬到海南岛,六月十一日渡海,七月十三日到达儋耳,作了这首诗,写下初到儋耳所见的雨景和被贬的感慨。

  开头一句很有气势:傍晚时分,霹雳一声,威震天地,雷声刚停,大雨就哗哗地下起来。阴历七月,正是海南岛的雨季,雨水比较多,这一句把雷雨的气势表现出来了。下雨的时候作者在哪里呢?他初到儋耳时暂住在官舍里,这时他正在官舍高高(崔嵬)的楼上倚靠着栏杆放眼观望雨景。

  雷雨是一阵一阵的,一阵雨过后,从云隙里露出一道斜阳,阳光遇到空中的水气,经常折射而为彩虹。虹有主虹和副虹两种,按古时的说法,一种雄的是虹,一种雌的是霓,所谓雌霓,就是今天所说的副虹。第三句说,那弧形的雌霓从天上一直垂到云朵的下面,描绘出了雨后彩虹的奇观。第四句接着说,从海上吹来了一阵海风,使人感到心旷神怡(快意)。这一联有人评论说“奇警”,的确是雄伟奇特、语新意妙的动人诗句,表现了苏轼的旷达乐观。他虽然被流放到天涯海角,但并不悲观。据说他在儋耳时,在“人不堪其忧”的环境中,却“恬然著书为乐”;这两句诗正反映了他的这种精神境界。

  第二联在雨霁的风光中体现了乐观精神,第三联则是以乐观的精神想象这年头的好景:那些种地的老乡们(野老)已经在唱丰收歌了,农业上想必会有好的收成;传说朝廷下了升任新官的诏书(除书),要把被贬到外地去的官员(逐臣)放回去,政治上想必也已有了转机。所谓放“逐臣”回朝,也许是当时的谣传,也许是诗人的一种想象;实际上,直到元符三年(一一oo)宋哲宗赵煦死去,宋微宗赵佶上台,苏轼才得遇赦离开海南岛。

  不过,在他看来,放回不放回已经是无所谓的事了,旷达得很。最后两句意思说:东坡(苏轼的号)我年纪大了(当时已六十二岁),人老了。杜甫在诗里说“但得残年饱吃饭”,我这余年(残年)能象杜甫说的吃饱饭,也就满足了;陆云《逸民赋序》说,古代逸民(隐居的人),什么都不在乎,只是“欲专一邱之欢,擅一壑之美”,就是说只要有个山水幽美的地方栖身就很高兴了。我现在也象古代逸民那样,能专此一壑,有这个地方落脚也就可以了。其他人间万事,已经漠不关心了(万事灰)。他被贬到这种地方,不无感慨,心情当然不会是轻松愉快的,不过他在诗中却是以旷达的姿态来表现这种感慨的。

[url=http://www.richcon.net/]http://www.richcon.net/[/url]

苏轼其他诗词

宋代诗词更多 >>

推荐诗词

相关诗人

上一首: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下一首:西江月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