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
当前位置:首页 古诗 吕本中 采桑子·恨君...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朝代:宋代 作者:吕本中 复制
hèn jūn jiāng lóu yuè
nán běi dōng 西
nán běi dōng 西
zhī yǒu xiāng suí bié
hèn jūn què jiāng lóu yuè
zàn mǎn huán kuī
dài tuán yuán shì shí

作者介绍

吕本中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人,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吕本中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更多

年代宋代

收录作品866首

【注释】

①满:指月圆。

②亏:指月缺。

【评解】

此词从江楼月联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月的阴晴圆缺,却又不分南北东西,而与人

相随。词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以“不似”与“却似”隐喻朋友的聚与散,反映出聚

暂离长之恨。具有鲜明的民歌色彩。全词明白易晓,流转自如。风格和婉,含蕴无限。

【集评】

曾季狸《艇斋诗话》:本中长短句,浑然天成,不减唐、《花间》之作。

《啸翁词评》:居仁直忤柄臣,深居讲道。而小词乃工稳清润至此。

----------------------------

这首词写的是离别之情。上片写他宦海浮沉,行踪不定 ,南北东西漂泊的生活 ,经常在月下怀念君(指他的妻子 ),只有月亮来陪伴他。本词中表面上说“恨君 ”,实际上是思君。表面上说只有月亮相随无离别,实际上是说跟君经常在别离。下片借月的暂满还亏,比喻他跟君的暂聚又别。这首词的特色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感情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这首词正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民歌往往采用重复歌唱的形式,这首词也一样。不仅由于《采桑子》这个词调的特点,象“南北东西”,“暂满还亏”两句是反复的;就是上下两片,也有加以变化的重复,如“恨君不似江楼月”与“恨君却似江楼月”只有一字之差,象民歌中的重叠一样。还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这首词的“江楼月”,正是比喻。

词中“江楼月”的比喻,很具有艺术特色。钱钟书曾讲过“喻之二柄 ”、“喻之多边”。钱钟书所谓二柄:“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 ,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修词之学,亟宜指示 。”例如“韦处厚《大义禅师碑铭》:‘佛犹水中月,可见不可取 ’,超妙而不可取也,犹云‘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为心服之赞词。黄庭坚《 沁园春》:‘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犹云‘甜糖抹在鼻子上,只教他舐不着 ’,是为心痒之恨词。”

同样这首词用水中之月作比喻 ,一个表达敬仰之意,一个表示不满之情,然而感情不同,称为比喻的二柄。“比喻有两柄而复具多边。盖事物一而已,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效。取譬者用心或别,着眼因殊 ,指同而旨则异;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应多,守常处变。譬夫月,形圆而体明,圆若(与也)明之在月 ,犹《墨经》言坚若白之在石,不相处而相盈。

镜喻于月,如庾信《咏镜 》:‘月生无有桂’,取明之相似,而亦可兼取圆之相似王禹偁《龙凤茶》:‘圆似三秋皓月轮 ’,仅取圆之相似 ,不及于明,‘月眼’、‘月面’均为常言,而眼取月之明,面取月之圆,各傍月性之一边也。”节引自(《管锥篇·周易正义·归妹》如例子中所讲同用月做比喻,可以比圆,又可比明亮,这是比喻的多边。

钱先生在这里讲的二柄和多边,乃是指不同的作品说的。譬如说同样用月作比喻,在这篇作品里是褒赞 ,而在那篇作品里却是不满;在这篇作品里比圆,而在那篇作品里却比明亮。那么有没有在一篇作品里用的比喻,既具二柄,又有多边呢?其实这首词就是。

这首词用“ 江楼月 ”作比,词人在上片里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说的是人虽到处漂泊,而明月随人,永不分离,是赞词。下片里也用“江楼月”作比,“暂满还亏 ,待得团圆是几时”,说的是月圆时少,缺时多,难得团圆,是恨词。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在一篇中用同一事物作比喻而表达不同感情,从而具有二柄。还有,上片的“江楼月”,比喻“只有相随无别离”;下片的“江楼月 ”,比喻“待得团圆是几时”。在一首词里,同用一个比喻,所比不同,构成多边。象这样,同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又有多边,这是很难找的。因此,这首词里用的比喻,在修辞学上是非常突出的。而且这样的比喻,是感情自然流露,不是有意造作,被词人用得非常贴切,这是此首词更为难能可贵的特点。

这词的想象跟后汉徐淑《答夫秦嘉书》的想象颇有相似之妙处。徐淑说:“身非形影,何能动而辄俱;体非比目,何能同而不离 。”徐淑虽用了两个不同的比喻 ,“何能动而辄俱 ”,“何能同而不离”,但与本词想象一致,所以这两人也可以说千载同心了。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可恨你就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短暂的圆满之后又会有缺失,等到明月再圆不知还要等到何时。

君:这里指词人的妻子。一说此词为妻子思念丈夫。

江:江边。

月:明月。

别离:分离。

江楼:靠在江边的楼阁。

暂:短暂。

满:此指月圆。

亏:此指月缺。

待:等到。

这首词是写别情,上片指出他行踪不定,在南北东西漂泊,在漂泊中经常在月下怀念他的妻子,因此感叹他的妻子不能像月亮那样跟他在一起。下片写他同妻子分离的时候多,难得团圆。

上片“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是说,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他在宦海浮沉,行踪不定,南北东西漂泊,经常在月下怀念君(指他的妻子),只有月亮来陪伴他。表面上说“恨君”,实际上是思君。表面上是说只有月亮相随无别离,实际上是说跟君经常在别离。

下片“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是说,可恨你就像那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等到明月再圆不知还要等到几时?借月的暂满还亏,比跟君的暂聚又别,难得团圆。“江楼月”这个比喻,在艺术上很有特色。在上片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人虽到处漂泊,而明月随人,永不分离,是赞词。下片“江楼月”“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月圆时少,缺时多,难得团圆,是恨词。同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在一篇中用同一个比喻而具有二柄。还有,上片的“江楼月”,比“只有相随无别离”;下片的“江楼月”比“待得团圆是几时”所比不同。用同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所比不同,构成多边。像这样,同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又具有多边,这是很难得的。因此,这首词里用的比喻,在修辞学上是非常突出的。这样的比喻,既是自然流露,又不是故意造作,用得又非常贴切,这是更为难能可贵的。

此词从江楼月联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月的阴晴圆缺,却又不分南北东西,而与人相随。词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以“不似”与“却似”隐喻朋友的聚与散,反映出聚暂离长之恨,具有鲜明的民歌色彩。全词明白易晓,流转自如。风格和婉,含蕴无限。

吕本中其他诗词

宋代诗词更多 >>

推荐诗词

相关诗人

上一首:浣溪沙·暖日温风破浅寒

下一首:满江红·东里先生

分享至:
Top